文章内容

邵阳学院 - 《邵阳学院报》

我校学子积极参与2022年寒假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

2022-03-17     浏览(115)     (0)

文章介绍了邵院学子寒假期间参与“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包括李永娜、杨晓倩和黄钟乐等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社区送温暖、无偿献血、环境保护等志愿服务活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更多青年学生应身正为范,参与社会实践,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

本报讯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大学生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校团委于 2022 年 1 月—2022 年 2月寒假期间,继续组织广大学生开展的“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响应,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通过社会实践帮助大学生提升社会化技能,建立在外高校学子与家乡联系的制度化渠道。

本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家乡有款‘中国红’——我为‘乡村振兴’代言”为主题,截止至 2 月底,我校共有786 名邵院学子参与其中,他们在各自的家乡开展疫情防控、社区送温暖、无偿献血、环境保护等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 19681 小时,服务地点遍及湖南、北京、天津、江苏、重庆、四川、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陕西、山西、贵州、福建、山东、湖北、江西、河南、云南、安徽、浙江、宁夏、内蒙古等全国 20 多个省、市、自治区,获得各地基层的广泛好评。

1 月 10 日天津市北辰区开展第一轮全员大筛,急需人手,第二临床学院的李永娜同学看到北辰区团委发布的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紧急招募令,在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所在街镇工作人员,报名参加志愿者,成为青年突击队的一员。正值大寒节气,气温零下二十多度,她每天早上七点准时到北辰区青光小学开始一天的核酸检测点维持秩序的工作,帮助录入居民身份证信息,耐心提供服务。对于这样的工作,李永娜同学说“作为一名大学生,有责任和义务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虽然天气寒冷,比较辛苦,但是当听到居民们一声声感谢的话语,我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值得”!

2022 年 1 月 22 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杨晓倩同学参加了由湘童公益组织的志愿活动。杨晓倩与其他志愿者们一大早就出发了,走访湘潭县杨嘉桥镇的四名贫困儿童。在走访过程中,她了解了贫困儿童的相关情况并与其他志愿者组织他们填写受助证明材料、寒假生活问卷调查等。在新年之际给贫困儿童送去了善款和礼物。杨晓倩同学表示:“今天的志愿活动虽然短暂但却珍贵无价。在这些孩子身上,我看到了坚毅与乐观,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深深感染了我!今后我会继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帮助他们”。

2022 年 2 月 4 日晚,举世瞩目的第24 届冬季奥运会——北京冬奥会盛大开幕,我校音乐舞蹈学院黄钟乐同学经过组委会前期测试赛和线上培训,层层选拔,最终光荣的成为了一名北京冬奥会的志愿者,在北京保障营闭环外支持中心,主要负责接待方面的志愿者工作,提供日常的物资保障,小到一根笔、一瓶水,都是他们的服务内容,既是事无巨细的运维“管家”,又是闭环志愿者的“环外纽带。参与冬奥会志愿者的经历让黄钟乐感受颇深,她说:“在服务期间,我体会到了北京冬奥会口号“一起向未来”的深层含义,我们志愿者应当用最美的微笑,化身一片片“燃烧的小雪花”,让各国来宾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能够透过北京冬奥会这扇窗,让世界又一次看到北京风采、中国风采,我觉得是一件特别特别幸福的事,同时为祖国的强大而感到自豪”!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李永娜、杨晓倩和黄钟乐同学都仅仅是我校大学生志愿者的缩影和代表,像他们一样用美好青春服务家乡贡献社会,用行动践行志愿精神的同学还有很多很多。寒假期间,他们在祖国大地各个角落默默付出做着不平凡的工作,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更多希望广大青年学生能够身正为范,引领和带动身边更多的人们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来,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在潜移默化中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担当。

(崔禄健 黄芝怡 王竟航)

李永娜同学及其他“青年突击队”的志愿者正在录入居民身份证信息

杨晓倩同学与其他志愿者正在同受访的贫困学子交流讨论新年计划

黄钟乐同学(左二)与其他冬奥会志愿者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