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2月28日凌晨3时33分,首轮重点人群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经排查,在东校区集中隔离的14名学生,未发现有感染人员”“青岛黄岛、莱西返校人员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2月28日—3月5日,学校分6批次对学校重点人群开展核酸检测23000余人次。3月6日,学校组织对20000余名师生员工开展全员核酸检测。3月9日,全校近30000名师生员工第二轮核酸检测快速有序完成。
一个个数字的背后,是学校对全体30000余名师生安全的责任与担当,是一线工作人员实实在在的坚守与付出。
春季开学以来,面对瞬息万变且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学校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靠前指挥,从严从紧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全力以赴防止疫情扩散蔓延,全校师生员工戮力同心战疫情,守护校园安全。
“上级主管部门现在紧急调度各高校自2月26日起从青岛黄岛返烟的学生数量”“请及时完善教育系统常态化疫情防控信息统计表”……春季学期开学以来,面对各类信息排查、人员统计、核酸检测组织等工作,学校人事处和学工队伍“舍小家,顾大家”,甘做学校师生的“守护者”。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确保我们校园安全和学生健康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春季开学至今,辅导员们陪伴在学生身边,让学生安心,他们时刻关注着每一名学生的出行和请假信息。
“学校将于3月6日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工作,请机关各部门、教辅各单位党员干部待岗,随时做好志愿服务的准备。”全员核酸检测前夕,学校“通知公告群”内发出这样一条信息。“收到,准时到达”……党员干部们纷纷回复。在核酸检测现场,学校党员干部闻“疫”而动、挺身而出,以“逆行者”的姿态奋战在一线,用行动践行初心,用汗水书写担当,用责任和坚守共筑抗击疫情的“红色防线”,让鲜红的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我的鲁大,我来守护,我报名!”“我是一名学生党员,我报名!”“我今天刚做完核酸检测,能优先考虑我吗?”3月5日,校团委接到全员核酸检测通知后,第一时间发出“志愿者征集令”,短短半小时,150余名志愿者召集完毕,在接受统一培训后,将于第二天赶赴指定地点从事志愿服务。“‘新兵’报到,没有太多的时间适应‘战场’,做志愿者服务工作,虽然辛苦,但很有意义,这是历练,更是成长。”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2020级学生张照堂表示。
面对3个小时要完成20000余人的核酸检测采样工作,学校在接到相关通知后,克服芝罘区医护人员力量不足的问题,紧急从校医院抽调15名医护人员,补充到核酸采样工作中。3月6日一大早,南区教职工核酸检测采样现场已经来了许多教职工和家属,他们间隔一米距离,有序等候。
在核酸检测现场,校医院护士长唐英姿穿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隔离衣,累得腰酸背痛,同事们劝她休息会儿,她说:“没事,我还能继续坚持。我比你们都大,姐姐就要有个姐姐的样,我不能当逃兵。”
从早上八点开始,校医院的护士们顾不上喝一口水,三四个小时过去了,声音开始变得嘶哑。“虽然中途可以喝水,但是感觉有点浪费时间,加上还要做一系列的消毒工作,所以采样期间基本不喝水。”李婷婷说,“同样的动作,重复上千次,不累是不可能的,但是为了师生的生命健康安全,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学校北区、南区和东区接待服务中心成了临时隔离点,从2月19日起,累计近千名学生在这里集中隔离。登记入住、协助完成核酸检测、帮助学生订餐取餐、监督隔离点每天全方位无死角消杀、领取发放防疫物资,这些事情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桩桩件件都来不得半点马虎。
隔离点服务人员为所有被隔离学生建立微信群,随时了解他们的需求,为他们送递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当结束隔离期的学生离开,听到他们说‘老师辛苦了,谢谢’时,他们内心都感到无比欣慰。”
“在全员核酸检测现场,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不分昼夜地工作,党员们自觉、自发地参与到检测工作中。我要把自己看到的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化作‘活教材’,把自己亲身看到的、感受到的,通过随手拍的照片,以及网络上的新闻素材,做成课件跟学生分享。”一名参与志愿服务的老师表示。
新学期伊始,学校围绕扎实上好“疫情防控”第一课,各学院第一时间召开主题班会,认真学习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相关要求,引导学生强化个人防护意识,认真学习疫情防控知识,熟知应急处置流程,进一步筑牢疫情防控思想防线,增强行动自觉,教育引导学生严格遵守校园相对封闭管理、返校后14天健康监测、因病缺勤登记、“一日三检两报告”等制度,加强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共同守护校园安全,确保学生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