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德州学院 - 《德州学院报》

大学生消费二三事

作者:学生记者/化学化工学院 丁璇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陈士杰    
2022-03-20     浏览(88)     (0)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相比于传统的消费方式,目前大学生的消费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针对大学生健康消费情况,本报记者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学生月消费在 800元到 1200元之间。至于经济来源,90%的同学来源于父母,还有一部分同学来源于勤工助学。2018级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雷梦馨已经在勤工助学岗上做了两年,她说,勤工助学岗一方面提供了实践的平台,另一方面也为自己的生活提供了一定保障,一举两得。虽然现在她已经大四了,但她打算继续在这个岗位上做到毕业。像雷梦馨这样的同学还有很多,有的想要积累社会经验,有的想要锻炼个人能力,有的想要改善生活,无论是哪一种,都是为了自己的未来而努力。
  相较于稳定的消费水平,同学们的消费结构就显得多种多样了。“民以食为天”,饮食成为大学生消费中占比最大的一个方面。
  大学生因其身份的特殊性,相当多的同学把支出花在购买书籍和学习资料上。进入大学已有半年时间的 21级化学化工学院的冯加壹是德院学子中的代表,他的消费水平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大部分生活费花在饮食上面,剩余部分主要用于采购书籍和基本生活用品,仍有结余的部分用于发展兴趣爱好。家在甘肃的他表示德州的物价水平与自己的家乡相比差不多,每月一千元的生活费足矣。
  此外,服装、人情往来等也是大学生消费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消费方式上,因为消费主体的年轻化,大多倾向于网购。平时借阅不到的书籍资料在购物中有更多的库存;服装和生活用品在网上分门别类,易于搜索比对;各种各样的零食和新鲜水果只需在网上下单第二天就可以收到……此外,就近在超市购物是学生消费的重要方式。
  化学化工学院的刘鑫如刚刚网购了一摞学习资料,原来这是她备考用的,她把自己的消费支出划分为三大块,分别是学习、生活和其它,学习在她的支出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她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有时会买一些学习资料用作补充,有时还会买一些书用来阅读,“书本中的知识包罗万象,多读书能开阔我的视野,提升我的境界”,她说,“我打算去报个英语班,提升一下英语口语水平。”
  像刘鑫如这样把主要消费用于个人提升的同学不在少数,通常,这些同学有明确的目标,并懂得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自己的目标。教师教育学院的宗晓彤在每学期开始会对自己的消费支出进行规划,哪部分用于生活消费,哪部分用于学习消费,“做到心里有数,遇到紧急情况时才会从容不迫”。
  当代大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渴望走在时代的最前沿,喜欢流行和时尚的东西。有的人看到同学充满个性的服饰便毫不思索地加以购买,有的人看到名牌便不顾自己的经济能力马上购买,这其实是攀比心作祟。
  生命科学学院的胡晨晨虽然有时也会冲动消费,但总体在自己的把控之中,她认为,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自己身上,多多认同自己,会减少很多没必要的因为攀比心理产生的冲动消费。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的张志豪认为,要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执着于未来,坚持于当下,多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比如练书法、画画、唱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