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体育学院传来喜讯,该院舞龙队队员、2019级硕士研究生袁志超、唐志文、张清、胡铭考取韩国又石大学博士研究生。
四名学生本科皆就读于我校体育学院,2019年毕业后考取本院攻读硕士研究生,2021年底修完额定学分,顺利通过论文答辩提前半年毕业。就读本科时期他们就加入了湖南农业大学舞龙队,在彭成根、李紫浩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南征北战,获得了国家级比赛金牌17枚,其中,2017年代表湖南农大以唯一一支学校舞龙队参赛并成功晋级全运会决赛,2018年代表中国参加在澳门举办的“一带一路龙狮邀请赛”。
自考上研究生伊始,他们就在导师的鼓励下,坚定考博信念。学习中,四人共同结成学习小组,前进的路上,他们勤奋勉励,孜孜求学,在研究生学习的两年半里多次参加省内外各类学术会议,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多篇论文。竞技场上,他们奋勇骁战,屡获佳绩,他们一起出征2021年中国大学生龙狮锦标赛,斩获了研究生组舞龙项目冠军。
“龙”门四学子,从竞技赛场到科研考场,优秀卓越,他们的成功是自己勤奋拼搏的结果,得益于导师李骅教授、彭成根副教授的辛勤栽培,更受益于舞龙队精神的浸润滋养。“从2015年加入舞龙队开始,就跟着舞龙队南征北战,将舞龙精神运用在学习上,这也不是第一次了。”张清说道。2018年考研,2021年从硕士提前毕业到博士申请成功,贵在平时的脚踏实地,也在于顽强拼搏、坚持不懈的舞龙队精神的传承。
胡铭在谈及导师李骅教授时说:“李骅老师不仅指导我如何做研究,她更多次提醒我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研究生。李老师经常创造机会使我们大家聚在一起讨论学术问题、探讨人生问题。每次开会交流互动之际,除了研磨论文之外,她也跟我们畅谈人生与理想、谈发生在我们周围的感人的故事,并让学生以此不断勉励自己。此外,她还时刻提醒学生们,在与人接触时,要有礼貌、要注意细节、要虚心求教,争做新时代体育文化人”。
“因为热爱,我们选择;因为坚持,我们脱颖而出。无论是舞龙竞技或是考博,成绩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在于长期的积累。没有对体育和科研的热爱、没有对舞龙运动的热忱,我们就无法坚持,无法坚持也没有今天的成功。”谈及自己的求学经历,唐志文这样说道。“博士面试的那段时间,也正面临着毕业论文答辩,双份任务交织使我有些焦虑和无所适从,教练兼导师彭成根教授多次与我们促膝谈心,鼓励我们,帮助我们,赋予我们能量”,袁志超谈到导师的时候,深情地说:“在舞龙队训练时,彭老师和我们一起在接近40度的体育馆中挥洒汗水,也曾在零度以下的冰天雪地共同奋勇拼搏,在考博焦虑迷茫时,彭老师以亲身求学经历不断勉励我们,通宵达旦为我们逐字逐句地修改论文,他的言传身教给了我们树立了榜样,是指引我们前进的灯塔,更是战胜艰难困苦的力量”。
“带好学生,是特别重要的事情。”在彭成根看来,带学生就应该全情投入,办公室就像“家庭”,带学生就像“抚养孩子”,把自己对科研的态度、视角和方法悉数传授给学生,这在他心中是特别重要的事情。指导学生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生写论文经常会遇到困难,涉及题目拟定、文章结构、文字表述、图表制作等各个方面,他有时甚至顾不上自己家的两个孩子,可彭成根依旧乐此不疲。当得知学生们被韩国又石大学录取并取得了20%的奖学金时,彭成根的心里乐开了花。他说,“自2015年他们入队到去年年底毕业,我们的师生情谊已有6年多,我不仅带他们训练,更要给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有时候我也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在教导,不仅是做学问,更重要的做人和做事,希望他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能够继续秉承舞龙队的优良传统,发扬龙的精神”。
体育学院四名研究生考博成功上岸,得益于体育学院一直以来对课程育人、以赛育人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和积极引导。学院院长曹庆荣教授介绍:体育学院将持续深耕人才培养阵地,坚持立德树人,围绕学科建设,不断加大人才培养投入,做好课程思政与重点竞技项目培养,优化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为全院学生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空间和平台。四位同学是院首届体育学硕士研究生,不仅提前毕业,而且顺利考取了博士研究生,见证了近年来学院在学生培养、学科建设上取得的丰硕成果。
据了解,舞龙队从2013年成立至今,一共有四届80余名学生,他们在期间学业成绩大都名列专业前茅,70%的都获得过各类奖学金。目前已经毕业的60余名学生中,考上湖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学校研究生18人,其中19届毕业生陈凡考取了英国拉夫堡大学(体育专业QS排名世界顶尖行列)体育学研究生;进入到高校工作的有9人,中小学工作的32人,创业的4人,均在各自的工作岗位有优异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