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南京工业大学 - 《南京工业大学报》

“80”后 王芳:“四融合三阶式”让课堂更有力量

2022-03-15     浏览(168)     (1)

用吹风机吹动乒乓球旋转让学生理解伯努利方程中的一种现象, 在引入伯努利方程的同时还引入伯努利家族的科学家精神……趣味性、专业化、互动式,成了化工学院王芳老师《化工原理》课堂的关键词,在“四融合三阶式”教学模式下,总能看到同学们开心学习的模样。

“工科院校的本科生课堂不仅仅要注重知识量的积累,更要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课前积极主动地做好预习工作有助于对课堂重点、 难点的理解和把握。 ”王芳老师致力于打造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我会利用超星学习通,把相关学习资料提前放到平台上,让学生对基础知识加以理解。 ”

为了鼓励学生用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王芳老师还针对授课内容频频引入工程案例,南水北调等重大国家工程案例也被王芳老师揉进课堂。 “知识传授只是第一阶段,能力培养和价值观塑造才是我课堂中最看重的方面,工程案例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具象。 ”王芳老师将课程思政与案例教学相融合,将理论教学与学科竞赛融合,并把重点放在综合能力的培养上,并在案例中带入思政教育,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在“四融合三阶式”教学模式的引导下,王芳老师欣喜地发现,同学们的作业质量越来越高,上课的劲头越来越足,在化工设计相关竞赛中的表现也越发出众,“这时候, 我恍然发现,我正在做的是真正有意义的事。 ”

早在五年前,王芳老师还是《化工原理》教学课堂上的新手,走进课堂后,除了有上新课的欣喜,还伴随着很多不安和惶恐,一切进展得并不是非常顺利。 为了更好地教授这门专业核心课程,王芳老师没少苦下功夫,她化身“小学生”,从听前辈居沈贵老师的课开始,逐字逐页地做笔记,反复推敲每一个章节重要知识点的传授方式,几乎每天都在研究如何上好这门课。

渐渐地,她开始自购教具,进行案例教学的尝试,并利用学生们擅长的新媒体与学生联络,通过线上传授资料等方式帮同学们提前熟悉知识点。 随着课程思政的推广,王芳老师还在课堂上融入“价值塑造”的目标导向和内容,将国家重大工程案例和背后的科学家精神融进课堂,带给学生不一样的课堂体验。

“心思到了,成绩也就到了。 ”这两年来,“四融合三阶式”的教学模式深受学生喜爱,王芳老师也陆续获得 2020 年校级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和 2021 年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与此相比,更让我开心欣慰的是,在校园中偶遇一年前、两年前教过的学生,他们还会主动地和我打招呼。 ”

朱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