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菲, 河北工业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主席,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场馆志愿者。 2000 年出生的她,不过 21 岁,却已是一名有着丰富经验的资深志愿者了。 “四点半课堂”“抗疫服务”“善行 100”……50 多次的志愿服务和近400 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长为她积累了丰富的 志愿服务经验。 当通过层层筛选成为北京冬奥会赛会志愿者时,她觉得一种使命感油然而生。
为成为冬奥志愿者做好充分准备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后,袁菲开始关注奥运会的比赛,2018 年平昌冬奥会期间,她有时间就会去看几项比赛。 还记得和父亲一起看短道速滑比赛,当时从预赛到决赛,夺冠历程很曲折,最终武大靖以绝对优势获得冠军,她激动地留下了眼泪,她被武大靖从女队陪练逆袭成世界冠军的故事深深打动,这是她了解冬奥会的开始,但就是这一开始,便再也没有了结束。
2018 年—2019 年间,袁菲学习了滑雪,参加了旱地冰壶比赛,并带着全家一起加入到滑雪运动中,身体力行地感悟冰雪运动的乐趣。 2019 年上大学后,怀着对志愿服务的热爱,她第一时间加入了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冬奥会志愿者招募启动的第一天,她就报了名。2019 年年底,她又和学校冬奥主题调研队伍一起,前往首钢园、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崇礼太子城进行实地踏勘。
为满足赛时志愿者的技能要求,依托学校团队分享、线上自学、线下集训的“三驾马车”,袁菲参加了日常体能训练、英语口语表达、志愿服务技能、中国传统文化、涉外服务礼仪、应急救援技能、疫情防控知识等多个培训课程,同时参加了共青团河北省委组织开展的第五期冬奥志愿者骨干交流营活动。
因为工作能力突出,2021 年 9 月,袁菲成为学校青协主席。 冬奥会倒计时 500 天的志愿者誓师大会,她站在台上领着全校志愿者一起许下服务冬奥会的承诺:尽己所能、不计报酬! “那时那刻,我甚至感觉自己已经站在国家越野滑雪中心的场馆,体会到了作为一名中国志愿者的骄傲和自豪。 ”袁菲说。
坚持不懈 顶峰相见在所有志愿者工作领域中,“志愿者领域”,是为志愿者服务的志愿者,袁菲就是这其中的一员,工作地点在国家越野滑雪中心。 她需要按照冬奥组委相关政策和管理制度,全面负责场馆内志愿者人力资源的相关工作,对接志愿者来源机构,协助做好场馆各业务领域志愿者队伍建设工作,以及落实赛时志愿者服务的基本保障要求。
今年,袁菲接到了组织河北工业大学通用志愿者、专业志愿者的面试和培训工作。 “这既是对我能力的一种肯定,也是一次艰难的挑战。 ”袁菲说,刚刚担任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志愿服务部部长的她带领团队认真策划组织了数十轮面试、数百轮培训工作,忙完一天的工作,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寝室时,经常瘫在床上,虽然很累却也感到满满的欣慰。 随着北京 2022 年冬奥会的临近,为了进一步提升志愿者的素养和能力,她和团队又反复讨论多次修改, 最终制定了小组培训,包括口语训练、体能训练、通用知识培训、线上培训和志愿者技能教学与情景演练等一系列培训计划,打造了校内“冬奥冰雪节”“冬奥文化节”“冬奥运动会”等 36 个特色活动。
秉着服务好志愿者这一想法,并结合所学管理类专业知识,袁菲有着自己的志愿者管理和激励办法。 她告诉记者,在 2020 年寒假的时候,校内不少储备志愿者因为天气寒冷,又赶上放假在家,毅力有一点松懈,想暂停跑步训练。 她就用自己参与冬奥会的决心、短道速滑运动员武大靖的故事、 历史上的杰出人物的故事等来激励大家,其中一位储备志愿者“坚持不懈,顶峰相见”的回复让她倍感欣慰:“你确实帮助到了大家,大家也很信任你,这让我很有成就感。 时至今日,在我从事志愿服务时,那句‘尽己所能、不计报酬’的铮铮誓言时刻提醒着我牢记志愿精神, 无私奉献、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志愿服务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