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文理学院 - 《湖南文理学院报》
服务“两会”,文理人在行动
湖南文理学院综合协调组在为常德市“两会”服务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包括多次对接协商、现场协调处置问题、完成会场改造升级等任务。志愿者们也以最佳状态参与服务工作,为“两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同时,文理人也在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默默地为“两会”做贡献,为校地合作翻开崭新的篇章。
的处理,我都要考虑到。”综合协调组组长肖杰说。
肖杰这一个月下来与市人大、市政协对接协商20多次,召集工作组碰头会20多次,与各小组组长现场协调处置问题上百次。他已经不记得有多少个晚上加班到10点回不了家,他没有任何的抱怨,有的永远是:你辛苦啦!咱们一起加油干!不能出任何的差错!
会场的改造升级,是全部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教务处、后勤处、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紧密配合,硬是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啃下了这一堆“硬骨头”。伍宗富说:“会场上空的每一盏灯,地上的每一块木地板,主席台上的每一只话筒,控制室中的每一个按钮,我都画出了示意图,工作人员一个一个检修落实,大家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保证每一个设备都万无一失。”
一个月的时间里,负责会场改造升级的何泽洪、李飞、丁琳、余晓瑜、杨万佐等人没日没夜、加班加点,终于在会议开始前圆满完成了任务。崭新的红地毯、整齐的会议桌、庄严的主席台、大气的会场、整洁的休息室、干净的卫生间、精致的贵宾室,大家看着气氛积极热烈而又不失简约庄重的艺术中心,都情不自禁为之点赞!
为“两会”代表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不仅要有一流的硬件,更要有金牌品质的服务。
走进“两会”会场,身着红黄相间服装的青年志愿者是会场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为保证“两会”期间志愿服务工作顺利开展,团委谢世琦在各学院招募志愿者近200人,安排每一名志愿者都参加严格的培训,确保志愿者们以最佳状态参与服务工作。
志愿者严嘉骏说:“我的工作从早上6点30分开始,我和伙伴要准备好50小壶的开水,然后运送到艺术中心摆放到主席台的会桌旁。会议开始后,我还会运送20瓶以上热水到艺术中心,随时保证会议的热水供应。工作不复杂,但我依然卯足了劲,要把工作做到完美。因为我明白,我代表的是大学生志愿者的形象,是湖南文理学院的形象。”
珍惜荣誉,全力为“两会”代表服务的还有很多人,比如负责贵宾接待的刘科言、朱峰,负责安全保卫的张勋,负责疫情防控的聂娇蓉等等。更不用说还有众多的青年志愿者、服务礼仪、区域全勤保安、会场保洁员等,在这里不可能一一点名道姓,但记者知道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文理人。
与此同时,那些不能直接服务“两会”的文理人,也在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默默地为“两会”做贡献。“两会”召开期间,在逸夫楼上班的赵老师选择了步行上班,她说:“学校号召师生在‘两会’期间主动维护好交通秩序和校园环境,我们老师应该带头示范,这既是树形象,也是做贡献。”
为校地合作翻开崭新的篇章刘宇文在检查“两会”筹备工作过程中,叮嘱工作人员,服务好常德市“两会”,是在“两会”代表面前展示学校形象的难得机会,必将翻开校地合作崭新的篇章!
在“两会”筹备期间,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代理主任余怀民,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周振宇,市委副书记、市委统战部部长陈华,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何艺辉,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陈章杰,副市长尹正锡,市政协副主席洪振海等领导先后莅临学校艺术中心指导工作,对文理人群策群力、精心谋划、攻坚克难,全力以赴为常德市“两会”服务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肯定。
周振宇“两会”前夕来学校调研时就指出,湖南文理学院多年来扎根常德,服务地方,办出了名气、地位、影响,为常德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常德市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学校建设发展,助推学校提升办学水平,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常德市“两会”正在如火如荼进行,文理人服务“两会”的热情始终如一!我们文理人将坚守岗位、再接再厉,为“两会”圆满成功贡献力量,为校地合作再创佳话! (本报记者 袁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