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特约记者 任远)如何在稳定产气量的基础上实现节能降耗成为山西煤层气分公司技术人员努力攻克的一大难题。1月20日,分公司党政领导带头深入基层各单位、各部门开展节能降耗摸底排查,从“管理、组织、技术”三方面入手,开展“管、控、严”的节电降耗工作,形成“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动态调整”的工作思路,确保“对症下药”。
“管”就是精雕细刻管理降耗。去年年底,分公司对490口日产水量小于0.5立方米的低产水井实施间抽,试验结果显示,节电效果明显,单井节电约30—40千瓦时/天。在此基础上,今年,分公司扩大低产水井间抽规模,对650口日产水量0.5—1立方米的排采井进行间抽可行性论证,制订差异性间抽方案,计划新增间抽井457口,预计年节约电量300万千瓦时,从而逐步摸索出适用于煤层气井的合理间抽规律,通过推行“避峰就谷”用电政策,实现运行时段降低电费、节约成本的目的。同时,依托设备提效降耗项目组,以融资租赁模式,在6月前完成700台励磁电机更换工作,预计全年节约电量500万千瓦时。
同时,由于去年10月,国家发改委取消了目录电价,以煤电基准价0.33元/千瓦时为基础,上下浮动20%。分公司看到电价变化带来的机遇,及时与6家售电公司谈判,利用长期合作契机,明确了在售电公司的电价高于电力市场均价时,按照市场均价结算电费;在售电公司的电价低于电力市场均价时,按照售电公司的电价结算电费,并特别给予该分公司服务费减免0.02元/千瓦时的让利优惠,为分公司争取到最大利益,仅此一项将节约全年电费800万元。
“控”就是精耕细作组织降耗。分公司早期集输系统建设主要参考常规天然气设计,但是由于煤层气低压生产的特点,目前集气站进口压力已无法满足压缩机设计压力,导致集输系统效率较低,存在“大马拉小车”的现象。分公司在郑村408站、沁6站开展压缩机配置优化调整,预计年节约电量236万千瓦时。同时,依托设备提效降耗项目组,优化调整集气站压缩机主电机,优先对7台常开的10万立方米往复式压缩机组主电机由500千瓦电机更新为355千瓦节能电机。在此基础上,核算压缩机运行费用与产量变化的效益关系,优化调整投运产出比不划算的集气站压缩机,减少压缩机运行数量。针对部分仍在运行的低效井,开展潜力分析与论证,关停150—200口日产气量小于500立方米的无潜力低效井。预计年节约电量300万千瓦时。
“严”就是精益求精技术降耗。配电网无功补偿是该分公司2022年推行的节能项目之一。据介绍,功率因数是考核电网供电质量的指标之一,无功补偿是降低线路无功损耗、提高功率因数的一项重要举措。经过16年生产运行,分公司部分输电线路功率补偿效能下降、损耗上升,并且存在变压器容量过大导致容量费用较高的问题。今年1月份,分公司对筛查出的16条线路完善无功功率补偿柜,对两座开闭所更换电容器,提升电网功率因数,降低线路损耗。同时,全面统计现有匹配不合理的变压器数量,大力开展配电网优化项目,该项目完成后将大幅降低变压器空载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