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 年 8 月 6 日,遍体鳞伤的他被看守从囚室里拖了出来。沉重的镣铐拖在地面响起的沙沙声,奏响了为他送行的悲歌。他回首遥望这一生,目之所及,尽是山河破败,一片疮痍。
他想起小学时他响应爱国运动,抵制日货时的情景。
“一个青年学生的爱国,真有如一个青年姑娘初恋时那样的真纯入迷”。那时的他只是个穷学生,但他也能毅然决然地把日制的牙粉打翻——他多渴望自己如同史书人物一般,可以一改当时中国之颓势。
而后他带着一腔热血,决定去大城市闯一闯。他看到的,是洋人对国人的欺压,是中国的邮政被迫交给外国人来经营,是到了被打上“租界”旗号的自家领土却不敢轻举妄动,否则就要被捉被打,是公园上写着的“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侮辱字样……
接着,他搭上了一条轮船,在那个时代,华人坐上外国轮船,必须处处小心谨慎。那是一段令人无比痛苦的旅程——他看到同胞被肆意鞭打,洋人用私刑来惩罚未买票的同胞,将他们吊在船沿,任凭猛浪冲刷。这一切,融在那讥讽的笑声中,出现在麻木之人的目中,他心中不服,却无可奈何。终于,那团红色火焰被点燃了!十余年革命的斗争,没有让他退缩,反而愈加坚定,他只是慨叹:“现在我是一个待决之囚呀!我没有机会为中国民族尽力了”。
“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哪怕身处牢狱,行之将死,他也依然坚信:“这么光荣的一天,决不在遥远的将来,而在很近的将来。”
这是一位革命者的故事,这是一个把爱国主义贯彻终身之人的故事。
《可爱的中国》既是革命者的自白,同时也是对后来者的期望。我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动力能让他坚持下去,是什么样的动力能让他在面对酷刑时咬紧牙关;是单纯的信仰吗?还是单单主义二字就能涵盖的呢?我想,都不尽然,他的眼中已经看到了美好的未来。
“他往日的睡,总是做着许多噩梦,今晚他或者能安睡一夜吧!我们盼望他能够安睡,不做一点梦,或者只做个甜蜜的梦”。
他在噩梦中睁眼,无所畏惧;我们生逢盛世,该当勉励。
(作者系2021级水利水电工程专业03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