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杭州师范大学 - 《杭州师范大学报》

追·觅·来·归 踏歌再启程

作者:郑恬 章欣 王日出 王展羽 高雯宇    
2022-02-25     浏览(203)     (0)

文章讲述了作者返校的故事,包括归校前的心情、归校途中的景象以及进入校园后的感受。作者对大学生活充满期待,并表示新学期要有新的目标,保持良好作息,做好生活规划,与同伴相互交流进步。

  每一个新年都是一次岁月的盘点,正值春意料峭,万物峥嵘。我们回望师大学子的斑斓假期,发现每一个自我探寻的身影;我们重启新学期的考验,播种与赋能每一寸梦想的土地。这是师大学子的校园生活重启日志,让我们勉力共行,敲击点燃梦想的燧石。

  

  追家乡新貌,追成长记忆。返乡途中,我好奇地望向车窗外,不过短短两年未见,小县城发展飞速,面貌焕然一新———扩建的高铁站、拔地而起的高楼……来往的车辆川流不息于更宽更大的柏油公路,新奇感与幸福感洋溢在我的心头。

踏进奶奶家久违的小院,一如既往的干净整洁,两侧栽着青嫩的小葱蒜苗,系在竹竿上的腊肠熏肉打着灵巧的结。正值饭点,屋内饭菜飘香,奶奶笑脸盈盈地出来相迎。饭桌上,奶奶坐在我的身旁温和地碎碎念叨着,墙上幼稚的涂鸦依稀可辨,一些幼时的记忆顿时涌入我的脑海,原本浮躁的心情也因眼前的岁月静好而逐渐熨帖。

追人间烟火气,追年味正浓时。除夕夜,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奶奶将年夜饭桌张罗得丰盛而温馨,是佳肴,也是家肴。大人们还在饭桌上话家常,心急的孩子们早已跑到院子里,摆弄起各式各样的鞭炮烟火。春晚早已是每年此时的固定节目,一大家子人围坐在电视机前,欢声笑语,好不热闹。在众人的欢呼中,新年的零点准时到来,此起彼伏的绚丽焰火不断升空,喧闹声掩不住响亮的祝福,每个人都眸光熠熠,展望着新的一年能虎虎生威。

追大国风采,追体坛明星。飞雪迎冬奥,大地万物被温柔地包裹进雪白的绒朵里。小火炬,大格局,精彩绝伦的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充分彰显了我国的综合实力与文化自信。赛场上,我国体育健儿们表现出色、风采昂扬。天才滑雪少女谷爱凌勇于挑战自我,在坡面障碍赛场上演绎逆风翻盘;年轻小将苏翊鸣摘金夺银,领奖时摘下帽子、换国旗口罩的细节令人动容;我们更领略到了一种名叫“中国短道速滑队”的团队精神……无数动人心魄的冬奥瞬间,纵使春寒料峭,不负燃情冰雪。

追,是“便从今追赏,莫遣暂停杯”的追。在这个万物复新的时节,让我们保持热爱,追寻美好,并从中汲取力量,大步进发。

近期葭沚的大隐书局开业了,引得一众热心市民前去打卡。恰逢假期,我亦成为其中之一。继朵云黄岩店之后,大隐书局成了上海第二家落户台州的连锁书店。这些年,我倒也没少去所谓的“网红书店”,撇开设计、文化ip等元素,就其最直接的观感来说,无非是大同小异。

儿时的记忆中书店大致可分为两类,即新华书店和其他书店,而自打有这样的印象后不久,个体书店便迎来了经营危机,城里的许多老书店似乎一夜之间消逝了。对一个城市来说,个体书店承载着城市记忆与文化,其消逝难免有些遗憾,却亦能看作社会发展的必然。而近些年,主打文化ip的新型连锁书店由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不断延伸,重新激发了个体书店的活力。怀着对这类书店的热忱,假期里也自然忍不住想去朵云黄岩店和大隐台州店走走。

品牌书店孕育于被赋予浓厚人文色彩的新型文旅产业,是适应个体书店发展趋势的调整。对于我来说,对于身边的人来说,对于这座城市来说,打造这样的融建筑之元素、寻根之情结、人文之关怀的阅读空间是追忆过往时代车轴的深情回头。

站在这方书屋,嗅着阵阵书味,遥想学子案头是否亦如此:赋予书店内在价值的是其传递、彰显的风骨与坚韧;赋予每一个学子独特价值的则是我们的思想、品质、人格。大学之道的箴言于耳边响起,与个体书店的默默坚守与执着联结,写书、看书如此,为学亦如此。

壬寅年春节的记忆轻柔地拍打着翅膀,扑面而来。元宵明月下,狮舞龙腾,花灯摇曳;冬奥赛场上,五星红旗飘扬,冰雪盛会惊艳四方;大江南北,师大学子的社会实践如火如荼……这些闪闪发光的日子随着窗外倒退的风景离去了,新学期也会同样熠熠生辉。

返校的起点当然是老家,但是也许时间要比最后出门那一刻早得多,就像天亮比日出要早一些。或许是收拾行囊的时候,或许在总算捡起许久未碰的参考书时,或许在期待着与师大见面的时候,返校的钟声便已经悄然敲响了。湿乎乎的冬天里,向家人挥手说再见,向放松愉快的假期告别,总是那么不容易。

在家和学校的两点一线间,是流转变化的新世界。来来往往的行人,似懂非懂的方言,奇妙的地方特产,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口罩下不禁微弯的嘴角,则裹藏着我们对世界的满满期待与善意。大学生出门在外,尤其是在火车站,经常会被咨询有关车票的各种问题。我看到大家耐心温和地帮助别人,与有荣焉的幸福感油然而生。很多人来上大学前,还没有自己一个人出行过,现在能独立地解决问题,让父母安心地注视着你离家的背影,或许也是大学的一种价值。来校的路总是一眼望得见尽头,历经四个小时,来途的终点站—杭州师范大学近在咫尺。返校进度条即将拉满!

杭师大不打无准备的仗,早早地做好了春学期返校工作的安排。14天健康打卡,返校申请,进校实行“一核二测三通过”,以及报道后有序管理,一系列流程清清楚楚。到了学校门口,保安大叔组织好秩序,测温、验码、人脸识别……一番操作后,我们踏入阔别已久的师大校园。师大,你好!

返校之日正值二十四节气雨水,“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烟雨朦胧间的杭师大春意盎然,屋檐下的雨水滴滴答答,似是回应,“欢迎你的到来,师大学子”。

进入校园生活湾区,寝室楼下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大家依次填写到校信息,周围伙伴的脸上都挂着藏不住的喜悦。

室友们早已到达了寝室,我们互相打招呼,微微致意,几颗室友赠予的沙糖桔躺在桌上,在这个小屋子里,几颗桔子、几句问候成了最珍贵的礼物。放好行李之后,收拾床铺,换上崭新的床单被套,寝室的空间顿时焕然一新。

返校第一天的午餐留给学校食堂,在仁园食堂吃到了心心念念的红烧排骨和土豆炒茄子,再加一碗紫薯粥,无比满足。

在师大的港湾里,一路奔波的疲惫慢慢褪去,我带上校园卡,路过蕙风湖,“岸芷汀兰,郁郁青青”,林荫下偶尔有几只橘猫打滚,周围的楼不算高,有种斯条慢理的古老。正是黄昏十分,夕阳斜映照,带着几分清透的暖意。东风带来校园的新气象,“雨水”节气悄然已过,正是嫁接果木的时候,校园里桃李含苞,柚子花开。

新的学期,需要有新的目标,新的方向。愿在生活上养成好习惯,保持良好作息,做好生活规划;在学习上一步一个脚印,与同伴相互交流进步……我把周一上课要带的课本,提前放在包里。明天清晨闹钟响起,我的杭师大生活正式重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