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学院 - 《菏泽学院报》
舆论应当为正义发声
作者:学通社见习记者 李月
当今时代,网络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身处其中的我们不需要面对面交流,只需要通过键盘就可以向外界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使人们对外沟通的方式更加便捷。同时,互联网也成为了人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重要工具。但是,互联网在充当分享与交流传播平台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制造了一些“风波”。一些“三人成虎”的网络谣言事件、舆情反转频现事件等等,无不是通过键盘后的一双双手共同煽动形成,一些“有心人”借助媒体、社交软件扩散言论,不论是非,不少网民自曝深受其害,对某些事件的认知在舆论的引导中逐渐被影响甚至误导,不仅被消费了情绪,还莫名其妙变成网络暴力的帮凶。
如今,舆论的力量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强大。网络话语表达机制从“广场式的众声喧哗”到“客厅式的窃窃私语”。网络舆论传播的及时性、开放性、多元性与互动性,使舆论对公众事件发展进程的影响力大幅增加。在如今网络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舆论在热点事件中占据重要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该事件的发展。在寻求正义的过程中,舆论会成为“助推剂”,也能成为“绊脚石”。
笔者认为,舆论影响力的逐渐增长,主要是因为网络受众可以在其中为各种社会心理找到宣泄的出口,这种对“真相”的热衷心态,会促使大众根据自己的心理倾向站队,再加上舆论领袖推波助澜,甚至一些个人利益驱使并故意虚张声势,舆论声势便被营造出来。
舆论是如何产生的呢?首先,网络群体的相互交流是在相对固定的网络话语平台上进行的,由此形成一个个“信息茧房”。当社会热点事件发生时,个人的观点很容易被群体观点改变,导致出现舆论偏向。表面主流观点占据网络,一部分人随意站队,使某种观点的势力越来越强。其次,在此群体中,出现了一类观点主导者,他们被称之为网络舆论领袖。网络舆论领袖在每一个热点事件中起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能够引导舆论走向。在相对封闭的网络话语平台内,一些本来不被大众知晓的事件被摊开摆在众人面前,迅速引发热议,甚至一些极端的同质化观点在反复讨论后形成集体认可的偏见。此外,还有一些舆论领袖的言论严重影响群体,支配群体的行为,他们一旦将舆论扩大,公众会混淆视听,事实会被蒙蔽。最后,一些人为了自身利益,有意发表言论,掀起舆论热潮,试图用舆论裹挟司法,在网络热潮中,部分网民便只会关注大家对该事件的看法,而不再去顾及事件本身的真实与否,理性的公共表达正在被呼唤。
笔者认为,不同的主体都要做出相应的措施。从主流媒体来看,要扮演好“把关人”的角色,其发表的言论文章都要以事实为依据,积极引导网上舆论。面对舆情事件首先要正面宣扬,弘扬社会正气,做好舆情应急处置工作,自觉接受媒体的舆论监督。同行之间要良性竞争,确保信息发布的真实性。其次,应当培养能传播正能量的意见领袖,批驳反面声音,避免网民随意站队,发酵看法。从政府层面来看,要加强对网络舆论的管理力度。面对网上海量信息,人工监控很难对公众言论做出及时管控,这需要政府监督加强相关信息技术的研究,依靠大数据形成一套自动化的网络舆情分析系统,及时准确地对网络舆情做出分析,便于做出对策。从司法执行来看,要保证舆情案件审理的公正公开,增强透明度,保持司法定力,树立司法权威。社会上正确的主流观点能够促进司法公正,它为司法机关或法官提供了不同的思维视角,促进司法更加完善地执行。从网民来看,网民们要具备基本的信息判断能力,用理性思维对待热点事件,谨慎“吃瓜”,不随意站队。遵守网络法律法规,依法行使话语权。
舆论一旦带来非理性的“狂欢”,其负面影响便不容小觑。道听途说、随意站队,置事实和正义于何地?网民在拥有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相应的义务,保持理性客观的态度,宣传时代精神,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舆论应当挖掘事实,寻求公正,成为正义的“助推剂”!(学通社见习记者 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