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湘潭大学 - 《湘潭大学报》

张 欣 获 宝 钢 优 秀 学 生 特 等 奖

作者:航  袁  倩  张  学生记者  ■    
2021-12-15     浏览(85)     (0)

张欣是湘潭大学中共党史专业学生,获得宝钢教育奖优秀学生特等奖。他曾迷茫于大学该做什么,但通过阅读毛泽东传记找到了方向,并注重全面发展。他参加了多项高水平学术会议和活动,并获得了多项荣誉。张欣保研至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秉持湘大人品格前行。宝钢教育奖是全国最具知名度的教育奖项之一,每年度投入近千万元用于奖励和资助高校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


12月10日,2021年度宝钢教育奖评审结果揭晓,我校2018级中共党史专业张欣获2021年度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全国共有26名学生获此殊荣,其中本科学生16名,张欣是获奖学生中唯一的人文社科专业本科生。12月9日,他还进入了“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公示名单。

谈起所获经历,张欣可谓名副其实的奖项“收割机”。他曾于2020年5月,获第二届“五四杯”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科生学术论文竞赛二等奖;2021年 5月,获第三届“五四杯”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科生学术论文竞赛一等奖;2021年 7月,获评2021年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优秀大学生夏令营优秀营员;2021年9月,论文入选《马克思主义研究》编辑部与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承办的第十四届全国马克思主义青年学者论坛;2021年11月被遴选为2021年全国高校“中共党史党建英才”入营展示论文营员。

张欣也曾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感到迷惘。“大学该做什么?党史专业要做些什么?未来我能干些什么?”这三个问题一直让他很困扰。那时,张欣常去图书馆看感兴趣的书,在书中寻找答案。偶然翻到毛泽东的传记,青年毛泽东吃辣椒挑灯看书的求学精神,深深印在了他的心中,焦躁的心也变得沉静下来。沉淀下来后的他找到了方向,决定着眼当下,脚踏实地做好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在这个专业学习,我很开心,很充实,找到了归属感与方向感,这是我能取得进步的重要原因。”

张欣一直很注重自己的全面发展。他的学术论文有5篇被《广东党史与文献研究》等期刊录用,另有1篇随书出版发表,2篇发表于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公众号的文章全网阅读近百万。除了学好专业知识,各种学术交流的机会他也会去争取。他曾受邀参加第十四届全国马克思主义青年学者论坛等6次全国性高水平学术会议,获得了中国人民大学首届“中共党史党建英才”学术冬令营汇报展示资格,并参加了北京大学研究生院主办的 “《资本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当代创新”暑期学校。

他连续两年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唯一的全国性学科竞赛———“五四杯”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科生学术论文竞赛中获一、二等奖,并分享发言(系湖南高校学生首次),还获评湖南省第十五届“芙蓉学子·榜样力量”优秀大学生评选“自强不息奖”、湘潭大学2020-2021学年创新奖一等奖、湘潭大学2020年度“十佳学生干部”、湘潭大学青马工程优秀学员、“洋光自立自强先进个人”等其他各类荣誉共30余项。凭借着优异的成绩,张欣保研至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我喜欢去接受挑战,因为只有接受挑战,才会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能够完成多少种可能。”在研究学习之外,学生工作也是张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承担学院学生会主席、校党史党建研究协会副会长、《党史学苑》编辑部主编等10余项学生工作职务,作为学生助手参与湘潭大学“四史”虚拟仿真资源库软件开发及360度全沉浸式爱国主义教育数字体验中心项目,参加湘潭大学党史学习教育高校学生基层宣讲团,参与及组织活动近百次。在周围同学的眼中,他是个靠谱的多面手,无论什么工作,交给他准没错。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需躬行。”事情再多,生活再忙,也要抓紧自己的时间,节奏不能乱。张欣经常给自己制定详细的计划,如果突然有事打乱了的计划,可以对自己要求更高一点,熬夜把当天该做的事完成。有时这样做很累,但是他觉得心里踏实。

回头再看走过的路,张欣衷心感谢自己从前每一次的勇敢尝试,感谢一路上遇见的所有陪伴、鼓励和感动。“四年的大学时光是我青春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后我仍要秉持湘大人努力、坚持、踏实的品格,继续前行。”张欣坚定地说。

宝钢教育奖由宝钢教育基金会出资设立,是全国最具知名度的教育奖项之一,秉承“奖掖优秀人才,力行尊师重教,推动产学合作,支持教育发展”的宗旨,每年度投入近千万元用于奖励和资助高校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

2021年宝钢教育奖共评出优秀教师特等奖8名,优秀教师特等奖提名奖9名,优秀教师奖253名,优秀学生特等奖26名(本科生16名,研究生10名),优秀学生奖470名。我校裴勇教授、陈代湘教授获宝钢优秀教师奖,乔辉、张海、陈琤获宝钢优秀学生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