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常州市吴文化研究会 - 《中吴》

顾雪雍在上海“国新社”

作者:任重    
2022-01-10     浏览(149)     (0)


编者按:2022年1月是被誉为“中国新闻界巨子”之一的著名报人、常州日报原主任编辑顾雪雍同志诞辰一百周年,逝世六周年(2016.1.15)。特转发顾老抗战时期新闻界同事、原解放日报已故著名记者,老报人任重同志写于1980年,刊登在1981年12月新华出版社《新闻研究资料5》上的回忆文章,以资纪念。

“国新社”在桂林展开发稿工作后,就计划筹设上海的通讯站。1939年春,我与王坪、张杰、汤轰振和朝鲜义勇队的韩志成同志,到皖南访问新四军时,曾分别进入苏南沦陷的大、中城市,了解沦陷区敌伪情况,回桂林后研究在华东敌后设立通讯站的问题。长江(按指范长江,下同)同志指出,当前开展敌后沦陷区的通讯报道,不仅是广大读者的需要,也是对敌斗争的需要。长江同志与港社负责人恽逸群同志联系,决定在上海设立通讯社,由港社直接领导。

“国新社”“大中通讯社”身兼双职

1939年夏,港社派顾雪雍同志为“国新社”驻沪特派记者,担任沦陷区通讯报道与敌伪资料的收集工作。雪雍同志自小在上海生长,曾在党的译报工作过,考虑在当时环境下,外地驻沪记者单枪匹马工作,有一定困难,他便兼任大中通讯社记者,这是抗日新闻发布最多、影响最大的地方通讯社。它消息灵通,新闻线索多。利用这个有利条件,他以伍中的笔名撰写敌后通讯特写,除报道特定事件外,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的情况,分别作专题报道或综合报道。报道范围也不限于上海,他利用社会关系,到江南沦陷城市实地观察,以耳闻目睹的事实,揭露日寇侵华和汪伪卖国殃民的罪行,歌颂抗日军民可歌可泣的斗争,发出不少通讯。

上海的报道任务是很重的。1939年的重大新闻很多:汪精卫从河内到上海,在百老汇大楼(现上海大厦)筹组伪政权,并奔波于日本、南京、北平之间。不久,一群傀


儡袍笏登场,演出了“还都南京”的丑剧。另一方面,以新四军第六团为骨干的江南抗日义勇军,从武进、无锡、江阴、昆山、太仓挺进到上海郊区,夜袭虹桥飞机场,驻沪的日本海陆空三军,惊慌失措,上海人民则欢欣鼓舞,奔走相告。此外,汪精卫从日寇给他的活动费中提出一百万元,在沪西极司斐尔路(现万航渡路)七十六号设立了汉奸特务机关,由国民党中统局的丁默村、李士群主持。这个魔窟内设有监狱和各种刑具,在租界内逮捕抗日青年、共产党员,酷刑拷打,令人发指,起到了日本宪兵所起不到的恶劣作用,使租界成为人人自危的恐怖世界。这些,都需要作迅速报道。

桂林总社为了加强沦陷区的通讯报道工作,决定在上海设立华东通讯站。施平同志从香港到上海,我则从河南进入皖北,再由苏北渡江到上海。

在特务逮捕枪杀的威胁中坚持抗日宣传

施平同志是在1940年春季到达上海的。他在蒲石路(现长乐路)租了一间里弄房屋的二楼,设立秘密通讯站。他与雪雍同志访问了留在“孤岛”工作的进步文化界人士,还设法收集敌伪资料。他们利用商务印书馆的一只邮政信箱,向沦陷区订阅了二十多种敌伪报纸,请一位青年协助,剪摘材料邮寄桂林和香港。桂林总社曾利用这些资料,编成沦陷区敌伪情况简报,供有关部门参考。

当时敌伪特务在租界内制造的恐怖事件逐步升级。1940年的春节,就有暗杀公共租界工部局总办、英国人费利浦的事件,这只是一个开端。以后租界内政治血案不断发生,有不少抗日爱国人士、新闻记者、大学教授、律师等等,遭到逮捕和枪杀。

上海抗日的新闻工作者,在特务逮捕枪杀的威胁中坚持抗日宣传工作,这是中国新闻史上罕见的。1940年夏季的一天晚上,雪雍同志正在大中通讯社秘密的编辑部中写作,突然从窗外丢进一颗手榴弹,随即爆炸,当场牺牲一人,雪雍同志因迅速卧倒,未被击中。他们立即转移地址,又继续工作。

写作大量通讯揭露日寇沦陷区罪行

我到达上海是1940年底。转眼便是1941年,这一年上海租界杀人流血事件越


顾雪雍先生被常州市抗日战争历史研究会授予“抗日英雄”光荣称号


来越严重。国民党军统特务与汪伪七十六号特务斗法,集体屠杀银行职员,定时炸弹一次就炸死炸伤银行职工五十人。日寇汪伪用一切恐怖手段对付抗日新闻文化界人士,记者编辑被暗杀绑架,是司空见惯的事了。

我与雪雍同志采取分散工作的方式,通讯站设在皮少纳路(现寿宁路)文元坊里弄房屋的二楼。我在一位同学开设的商行中挂个空名,用商人的身份来往于南京、上海之间。这时,新四军东进部队已控制江南一些城郭,以商人身份从沦陷区到游击区已比较安全。我在了解情况、积累资料中,写了一些专题性的通讯,如江南抗日义勇军的成长,江南伪军内幕,日军的腐化等等。雪雍同志写专题通讯较多,共达三十篇左右,其中,有揭露日寇利用报纸进行奴化教育的通讯,日寇推行毒化政策的通讯,汪伪出卖国家主权的通讯,日寇利用伪政权以华制华的通讯等等。

顾雪雍父亲也为革命做了许多工作

抗战期间,“国新社”对沦陷区情况的报道,在中国报刊史上是占有突出的地位的。伪中央社和国民党的报纸,对敌后抗日军民,特别是新四军、八路军的英勇斗争,是不予报道的。他们也从未深刻揭露汪伪卖国求荣残害同胞的严重罪行,更未深刻揭露日寇在沦陷区屠杀中国人民的情况。这是国民党反动派执行消极抗战、积极反共投降路线的必然结果。“国新社”根据斗争的需要,进行了真实的报道,这是“国新社”的一个历史功绩。

这里,特别要提到我们尊敬的顾友霖老先生(按指顾雪雍的父亲)。他是国货公司的会计,为“国新社”做联络工作,又与十多位地下党员有联系。我们通过他传递情报、信件和进行联络。太平洋战争后,他被日寇逮捕,关在上海日本宪兵队,遭受毒刑拷打,遍体鳞伤,花了很多钱保释出来,又被国货公司资方开除,失业后回到常州。在北伐战争时期,他在商务印书馆工作,参加过陈云同志领导下的工人纠察队和商务印书馆的大罢工。以后又掩护过从苏联留学回国,在上海负责党的工人运动的恽雨棠烈士和恽逸群同志等地下党员。他为革命做了不少工作。

(作者生前系解放日报著名记者,著名画家,老报人)

(原标题为:《“国新社”在上海的工作》,文中小标题为编者所加。此文原载《新闻研究资料5》总第十辑,新华出版社1981年12月北京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