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河南农业大学 - 《河南农业大学报》

中国工程院国际工程科技战略高端论坛 暨 第六届黄河论坛成功举办

2021-12-31     浏览(121)     (0)

中国工程院主办,在郑州举办了国际工程科技战略高端论坛暨第六届黄河论坛,并就小麦和畜牧业高质量发展问题展开深入研讨。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参加论坛并进行了60余场专题报告。此外还进行了合作协议签署等活动。

  本报讯(记者 谢东明 王冉 )12月4日至6日,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和河南农业大学联合承办的中国工程院国际工程科技战略高端论坛暨第六届黄河论坛在郑州成功举办。

  5日上午的开幕式上,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武国定,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常委、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陈焕春,中国工程院院士夏咸柱、程顺和、张改平、陈剑平、印遇龙、金宁一、万建民、康振生、许为钢,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化兰、种康等,以及来自吉林大学、四川大学、广西大学、扬州大学、郑州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种子集团公司、林格殷格翰、大北农集团等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的专家企业代表出席会议。河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魏蒙关主持开幕式。

  中共河南省委外事办公室主任梁杰一,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吕国范,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刁玉华,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夏培臣,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王俊忠,河南农业大学校长介晓磊,副校长康相涛、林同保、王道文、汤继华出席会议。

  武国定指出,召开此次论坛既是立足当下、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的实际行动,更是着眼长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的重要谋划,必将对河南农业和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提供强大动力。希望各位院士、专家为河南发展多提意见建议,推动河南加快建设国家创新高地。

  陈焕春指出,各位专家学者要针对相关领域国家前沿重点、难点与热点问题,深入交流、凝聚共识,为解决“卡脖子”问题提供战略性意见。中国工程院将在重大战略咨询、科技攻关、创新人才及团队培养、高端学术交流等方面,发挥优势、持续发力,为国家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介晓磊强调,河南农大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在实现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中勇于担当作为、强化合作交流、深化综合改革,努力打造一流学术生态、创新生态、学科生态,让广大教师心无旁骛抓教学、专心致志搞科研、顶天立地做服务,为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农大力量。

  河南农业大学校长介晓磊与南京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河南省农科院、河南工业大学、中国种子集团公司、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衡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河南金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平安种业有限公司等共建单位代表现场签署“国家小麦技术创新中心(筹)共建单位合作协议”。

  河南农业大学校长介晓磊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兰州兽医研究所、上海兽医研究所、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负责人现场签署“科研合作与研究生培养战略合作协议”。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王俊忠、河南农业大学校长介晓磊共同为“全国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揭牌。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吕国范、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改平共同为“‘一带一路’国际生猪产业科技创新院”揭牌。

  12月5日至6日,来自全国相关领域的300余名知名专家学者在中国工程院国际工程科技战略高端论坛暨第六届黄河论坛上,围绕会议主题开展深入交流探讨,带来了60余场专题报告。

  中国工程院国际工程科技战略高端论坛以“动物疫苗未来发展方向及其挑战”为主题,下设“动物疫苗发展前沿国际论坛” “动物养殖与动物疫病防控国际前沿论坛” “动物疫苗发展前沿国际青年论坛” “‘一带一路’农牧产学研国际合作产业技术创新国际论坛”四个分论坛。同时,河南省兽用生物制品技术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和“人兽共患病防控出版工程(第一辑)”编写启动会也在论坛期间召开。第六届黄河国际论坛围绕小麦族植物基因组解析及分子育种的核心主题开展学术报告和研讨,针对国内外小麦遗传改良的重点、热点和难点,着重研讨如何集成先进的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遗传学和分子育种技术,更加有效地挖掘出有重要育种实用价值和科学意义的新基因和优异变异,助力植物基因组学及小麦分子育种研究进步。

  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河南研究院2021年重大咨询研究项目“新发展格局下确保粮食安全的生产扶持政策战略研究”中期论证会也在论坛期间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