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在甘肃高台县参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时强调“要讲好党的故事,讲好红军的故事,讲好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今年暑期,我们前往兰州大学开展“学史明理、学史力行”研修活动,倾听专家的专题报告,先后参观了甘肃省博物馆、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古浪战役纪念馆、梨园口战斗遗址、高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等处,贯穿其间的主线就是悲壮英勇的西路军浴血奋战史。西路军浴血奋战史,使我接受了一次崇高精神的洗礼。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后,红四方面军总部及第三十军、九军、五军等共21800余人,奉中革军委指示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由于形势的变化,《宁夏战役计划》终止,11月11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命令河西部队组成西路军沿河西走廊进军。西路军广大指战员坚决执行中央命令,先后转战古浪、永昌、山丹、甘州、临泽、高台、肃南、安西等14个县,在长达一千多公里的战线上,大小战斗300余次,几乎无日不战,甚至一日几战,徐向前在《历史的回顾》中回顾倪家营子战役时说:“在这里,没有男同志和女同志、轻伤员和重伤员、战斗人员和勤杂人员的区别,……围墙被炮火轰塌,血肉就是屏障,前面的同志倒下去,后面的同志堵上来。轻伤不下火线,重伤员倒在地上,仍紧握手榴弹,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西路军将士们不但要面对数倍于己、装备充足且残忍无比的马家军,而且还要面对严酷恶劣的自然条件,西路军在进军途中大多数时间穿越在荒无人烟的茫茫戈壁和人迹罕至的连绵山脉中。在天寒地冻、缺衣少食的极端困难条件下,西路军广大指战员连续奋战半年之久,歼敌25000余人,配合河东红军战略行动,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起了重要作用。
在西陆军征战河西的悲壮历程中,所部7000余人战死沙场,9600余人在弹尽粮绝后被俘,其中,5600多人被敌人杀害,经党中央、兰州和西安八路军办事处以及当地百姓营救,包括到达新疆的人员,回到陕甘宁边区的有4700多人,另有2000多人回到家乡,1000多人留居当地。在现场教学中,我们为西路军英勇奋战、血沃祁连的悲壮事迹所深深的震撼,为他们失败后所遭受的苦难和悲惨命运顿足痛惜,西路军被俘女战士的悲苦命运更让人不忍卒听!王定国、王泉媛、张琴秋、陈淑娥……她们的故事让人唏嘘不已,潸然泪下。
我们站在梨园口战斗遗址前,回望留下英雄们足迹和热血的绵绵祁连山,倪家营子的呐喊、梨园口的枪声虽然早已远去,但我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岁月静好,山河无恙,这是英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坚持革命、不畏艰险的英雄主义气概,为党为人民的英勇献身精神,是永远值得尊敬和纪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