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邵阳学院 - 《邵阳学院报》

高山仰止

作者:●文学院李益佳    
2021-12-31     浏览(121)     (0)

黄叶地,朔风紧,烟波寥落,行人更在斜阳外。

行走在东方红广场,前面是碧波滚滚,浩瀚北去的湘江,后面是巍然的岳麓山。绿荫丛中一座并不显眼的小亭子偶然进入视线,走近一看,这座亭子的名字不禁让人心生疑惑,自卑亭,为什么称之为自卑亭呢?莫非是当人产生自卑心时寻找动力的地方。 后来我才知道,自卑亭亭名源出《中庸》:“君子之道,譬如远行,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迩”,近也,“卑”,低矣。意说人的道德修养方法,好比长途跋涉,须从近处开始;好比攀登高峰,须从低处开始。

自卑亭原是清康熙二十七年长沙郡丞赵宁在路旁建自卑亭,供行人歇足休息之用。然而今日之自卑亭,门庭冷落,少有游人驻足。隐藏在绿荫高楼之中,显得凄凉与渺小;饱经风雨的沧桑,显得斑驳与颓废。面对着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的街道,自卑亭依旧悠然坐落在湖大图书馆前。在辉煌的现代化高楼大厦面前,她似乎相形见绌,任各式建筑愈来愈超拔于大地之上,她只是卑微地匍匐在大地之上。而穿流如梭的行人沿着西侧的水泥道匆匆而过,奔向岳麓书院,对路旁的自卑亭,投来的是漫不经心的一瞥。

中国的亭子何其多,和不远处的四大名亭之一的爱晚亭相比,自卑亭亦没有多少名人吟唱,游人观赏,却一枝独放,熠熠生辉。

走进这座千年学府,仰望前面巍巍岳麓山,不禁会咏叹“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驻足自卑亭,无形中内心感到一种谦卑、一种渺小,可谓自卑亭外,孰自孰卑了?同时也有一种脚踏实地的感觉,从此处登上岳麓山,踏上先烈奋斗的足迹,俯瞰广阔的天地,面对北去的湘江,不禁想起当年毛泽东的自信与豪迈,当年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奋发精神。

君子之道,譬如远行,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

它告诫人们,不论是道德修养还是学业,都必须从近处着眼,从低处入手,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目标。

它展现了一种内敛隽永,一种内在的自信,一种引人入胜的湖大风范。面对巍巍麓山这座崇高的精神之山,我们如何能不望麓而自卑?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千百年后,又会是谁驻足在你的面前,解读你不朽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