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南京工业大学 - 《南京工业大学报》

曹一博:
“我想把山外的世界带给他们”

2022-01-06     浏览(197)     (0)


“我会永远记得进入学校的 104 级台阶、回宿舍的 3 层 40 级楼梯、走完操场一圈的 223 步、上完一节课的 45 分钟, 我会永远记得在沐川的每一个地方以及和同学们、朋友们度过的每一分每一秒……”曹一博在“实践归来话实践”分享会上这样回忆道。 校第二十二届研支团的工作已圆满结束, 但对于团长研化学 2101 班曹一博来说,他仍在追梦路上。

本科时,曹一博加入了南京工业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 从不知道如何跟爷爷奶奶们聊天、回答马拉松参赛者的问题, 到组织和筹备活动游刃有余, 曹一博对志愿服务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从小我就想成为一个被别人需要的人, 一个对社会有帮助的人。 能够成为一名志愿者,给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我觉得是一种幸福。 ”高中时期,曹一博遇见了一位对学生关怀备至、尽职尽责的年轻化学老师,从此,成为老师的梦想就在他心中悄然发芽,“我当时就想,如果以后能成为一名化学老师, 那一定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2017 年 5 月,在浦口区同心幼儿园和城东幼儿园为期一个月的支教活动中,曹一博接触到了许多可爱的孩子们, 他与团队的小伙伴在园内开展安全教育和感恩教育活动,当参与活动的孩子们有所收获时,曹一博想成为一名老师的愿望变得更加强烈了。 当他了解到“西部计划”项目时,便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支教。“趁着年轻多出去看一看, 去祖国的西部走一走, 为国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是件很幸福的事情。 ”

2020 年 7 月底,曹一博随校第二十二届研支团到达沐川县,在等待开学的一个月里,成员们购买教辅资料、学习课本知识、写教案,为开学做准备。 “从乐山市到沐川县要坐一个半小时的车,从沐川县到学校所在的镇子还要走两个小时的山路,镇上只有一所初中———利店中学,周围五个乡镇的孩子都在这里上初中。 ”看到西部孩子最真实的求学经历,曹一博不禁感叹:“扶贫先扶智,扶智更要扶志。 ”

曹一博教授英语、 生物和政治 3 门课程,负责 2 个年级 4 个班级共 127 人的教学任务,如此繁重的教学任务却是当地教学的常态,因师资有限,利店中学所有老师都是跨年级、跨学科教学,教师队伍的不足也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低下,许多七年级学生甚至连 26 个字母都认不全。 教育资源的短缺让曹一博意识到了研支团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什么? 怎么教? 要快速完成从学生到老师的身份转变,对于非师范专业的曹一博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 刚开始授课时,由于教学经验不足,他遇到了不会备课、讲课思路不清晰等问题,于是他就向当地老师请教,主动学、努力学,渐渐地,他的教学能力、应变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教学讲究方式方法,在一次教学中,曹一博指导孩子们拍摄制作了科创微视频《看得见的温度变化》,教他们做“天气瓶”,利用天然樟脑粉、硝酸钾粉末、氯化铵粉末、乙醇溶液等配置溶液,温度越低时,瓶内溶液的结晶情况越明显。 曹一博把知识点融入这些有趣的实验,同学们在自己动手称量药品、混合溶液,看到结晶变化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很快就爱上了这样的课堂。

曹一博表示,一年的时间,他和孩子们的关系从最初的陌生人变为亲密的师友,“我很喜欢孩子们下课来我办公室和我谈心的时光,能成为他们的倾诉对象,这是一种真诚的信任。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学校开展了第二课堂美育专题教育工作,在一次主持与朗诵课程结束后,一个孩子高兴地跑到曹一博面前:“曹老师, 我真的好喜欢这些有趣的课程呀,以后我也想成为一名主持人! ”

2021 年 7 月,曹一博被四川省西部计划项目办评为 2021 年优秀志愿者。 “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 ”他这样说道,“我们想把山外的世界带给他们,教给他们更多的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一年的时间很短,但我们一届一届地传承下去,就会有效果、有意义。 ”

张芷曦 谯安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