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 - 工大院报

筑牢防疫网,附院“种苗人”在行动

2021-06-01     浏览(92)     (0)

接种新冠疫苗、构建群体免疫屏障,是阻断新冠病毒传播、保障全民健康的有效手段。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预防保健科,医务处,护理部积极响应对疫苗接种的号召,全力支持新冠疫苗接种工作。

在5月19日由预防保健科和护理部共同组建成一支35人的“种苗人”小队,这支小队由预防保健科三位人员和柴世云护士长带队,成员分别是从不同科室抽调的30名护理人员和一名医生。

小分队在5月19日上午9时接到通知后紧急到培训中心,由预防保健科王婧楠进行系统培训并每个人进行上机实际操作。预防保健科主任和护理部两位主任对小组成员嘱托,熟练掌握操作流程,严格查对,随时待命。

5月20日7时和5月22日9时分别紧急接到约2500人次的任务。这支“种苗人”小队,有的是下夜班的护士,有的是上夜班的护士,有的科里忙和生病的护士由护士长代替的,整形科王晓敏已怀孕4个多月,乳腺一科李晓玲和复兴儿神内科崔炫在哺乳期,骨四康复科连佳带病上岗,有的甚至放下生病住院的家人......

5月19日早上7点紧急到医院集合,到达复兴社区后,由预防保健科王婧楠,王凯昕和柴世云护士长与疾控中心复兴社区的领导快速交接好后开始紧锣密鼓工作,一组负责解释和登记,一组负责接种,一组负责留观。

接种的人员的队伍排到了室外,队伍长达一百多米。负责登记人员扫码、询问、录入信息、确认,这一系列约2分钟,第一天接种的对象大部分是工地上的工人,有老人,有外地的,录入的就相对慢一些,他们不会在手机上录入信息,只能手工一个个录入和解释。呼吸内二科王芳护士长耐心帮助受种人在手机上录入个人信息,神内二科刘春玲,内分泌王宁和核医学科温丽莎认真对待每一位接种者的问询和登记,疼痛中医科李静娜,新生儿科和瑞静,儿科段惠,杜波,导管室李军强,手术室杨博文……负责登记的人员耐心做好疫苗接种的解释与宣教,大哥,您有没有发热,有没有癫痫史,脑病史,心脏病史……这些禁忌症,对受种者重复同样告知内容,像不知疲倦的“复读机”,嗓子真有些吃不消,一天下来嗓子都有些冒火。这是接种点询问登记处的写照,看着排队的人都焦急地等待着,他们一个接着一个办理,一个坐姿保持好几个小时,才想到站起来喝口水,有的为了减少受种人等待时间,一天没上厕所,对自己说登记完这一个,接种安这一个,可是一个又一个,甚至一天没上厕所。待到中午一点多登记和接种人员开始分批吃中午饭,预防保健科老师都是等到大家吃完了才吃。大家都是用十分钟左右时间匆匆扒两口饭,有的已在接种台前再次忙碌开来。前来接种新冠疫苗的居民较多,负责接种的人员也是“火力全开”,接种护士都仔细地核对接种人员身份信息后,麻利地从接种台旁边的医用小冰箱内取出一支疫苗,“今天接种了回去不能洗澡,多喝水,辛辣食物不要吃,不要喝酒,不要忘了啊!……好了,请到观察室观察半小时再走……”这段注意事项的话她们早已说得滚瓜烂熟,因为每接种完一个人,都不忘交代一遍。观察室的保障组向受种人员也一遍一遍的交代并认真观察每位受种者有无反应。他们不顾炎热的天气,一遍又一遍,一针又一针,大多数人员戴手套的手像是泡水里,隔离衣的衣服都湿透了。大家通过中午不间断,不打烊,全力以赴保障接种工作。

5月20日晚上9点终于快结束时,又增加了160人次的疫苗,有几位护士连上班再接种已工作快22小时,深深的疲惫感也没有使他们停下工作,直到晚上10点才全部完成当天接种任务。

一天工作下来,早上7点到晚上10点左右。”这支“种苗人”小分队,真的是拼尽了全力。他们登记了5000多人,打了约2500多针。在回医院的车里,登记和接种的人员说到,好不容易歇下来后,胳膊不要说抬,动一下都钻心疼,预防保健科的老师说到,我过年到现在没有休息过,回家电话也是不断,爸爸说到你不如不会来呢,透露出一位老父亲的丝丝心疼。有的护士说到,我们也是除了上班管理病人,需要机场值班,外出采集核酸,接种疫苗,没时间陪。在登记时一位大娘对我说到,孩子你们都辛苦了,我的疲惫感就一扫而光,其他人说我也是,我也是......我开玩笑的说到,我们都是钢铁侠,钢铁般的身躯和钢铁般的意志.于此同时,另一支在医院奋斗的“种苗人”小分队也在火力全开……为疫情过后的春暖花开,“种苗人”小分队虽然每天都很累,但守护健康安全是我们的职责。大家过来接种疫苗,我们会觉得很欣慰,累点也是值得的!正是这份责任感推动着我们做好疫苗接种工作,附院“种苗人”小队在为筑牢防疫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为进一步筑牢免疫屏障,为大家提供不间断、不打烊的接种服务。

“种苗人”小分队,无问西东,星夜兼程,默默为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保驾护航。一支疫苗一份情,筑牢防疫网,附院“种苗人”在行动!

(和瑞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