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新乡医学院 - 《新乡医学院报》

榜样——吴金印

作者:白剑波  医学检验学院党委书记    
2021-10-25     浏览(356)     (0)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无数共产党人历经磨难,为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伟大复兴历经艰苦卓绝的斗争,涌现出一批批可歌可泣的先进模范人物。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一位优秀共产党员,他是全国乡镇党委书记的榜样——吴金印。吴金印书记在乡镇党委书记的岗位上一干就干了53年。53年来,他苦干实干,带领唐庄迈出了治穷、致富、发展的“三大步”,被誉为“乡镇党委书记的榜样”。

初次近距离接触吴金印书记,是2016年春节前夕。由于工作需要,我陪校领导到唐庄镇拜会吴书记。见到吴书记,是在唐庄镇政府古朴而又略显破旧的院子里。吴书记一身蓝色中山制服、一顶绿军帽、黑色棉布鞋的惯常打扮。他不顾75岁高龄,拖着手术后尚未痊愈的身躯,带我们走遍了唐庄的角角落落。

考察间隙,我有幸和吴书记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谈话,问了他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在乡镇党委书记的岗位上干了这么多年,换了别人,早都要求离开了。您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吴书记没有多想就回答到:“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我和农村、和这里的老百姓有感情、和这片黄土地有缘。1987年,我调任唐庄担任镇党委书记。那个时候的唐庄绝壁荒滩、土地贫瘠,吃的是野菜,住的是土窑洞。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在最穷的后沟村,一户人家准备往山外搬迁,在祖先坟前烧完纸,一边把家当往车上搬,一边流泪。当他们就要离开生养之地时,全家人号啕大哭起来。穷家难舍啊!这一幕,我永远都不会忘记。”

“我当时暗下决心——就是豁出命来,也要让山区群众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

接着我又问了第二个问题“都说乡镇工作不好干,您是咋样干得得心应手?”

吴书记沉思了一下答道:在农村当干部要“四不”——身不能懒,嘴不能馋,心不能贪,手不能伸。我要求俺这儿的干部有“四同”:同吃,上级干部驻村不准单独起伙,一律到群众家吃派饭,不准喝酒;同住,驻村干部不准住村委会,必须住军烈属、五保户或困难户家里;同劳动,每个乡干部自备一套劳动工具,每月劳动不得少于10天;有事要多同群众商量。所以我总结了一点:只有生活在群众中,才能了解群众;知道群众在想啥,才知道自己该干点啥。他在乡里给干部立了个“四不”的规定。“身不懒,积极参加劳动;嘴不馋,不在群众家吃喝;耳不聋,倾听群众意见;手不长,不拿群众东西。”

直击我心灵的是第三个问题,我问吴书记,您都70多岁了,又做了肾摘除手术,本该在家养养身体,享受天伦之乐了,可为啥您还这么拼?

他说:“白老师,说句实话吧,我都这么大年纪了,还能再干几年?俗话说,小车不倒尽管推。我是党培养的干部,我干的还不多,组织上都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我没有更多的想法了,就是想趁着还能动弹,能为群众还有子孙后代干点事就多干点事,叫老百姓都富起来,这是我这一辈儿的心愿。”话不多,朴实的就是大白话,但就是这段大白话,却直击我心灵、引起内心阵阵激荡。

回程路上,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在想,吴金印不是偶像,却干出了许多“偶像”做不到的伟业;他是个凡人,但共产党人的觉悟让他的选择伟大而崇高。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社会的进步,是在无数共产党员的接续奋斗中实现的。当我们每个人脚步放缓、心灵迷茫之际,也许都应该扪心自问,一个共产党员的样子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吴金印书记就是我们心中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