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恕诚慎,博雅精进”,这八字箴言不仅是我校学子的精神路标,它们更有另一重含义——成为一条向学之路的名字。从杭师大下沙校区的南门而入,往右侧走便踏上了诚恕路。诚,信也,敬也;恕,仁也,明也。诚是真诚、诚实。恕是原谅、宽容。师大先辈们以之为路命名,是期盼师大学子能心怀诚恕二字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诚恕路怀抱整个下沙教学区,如同一个慈祥的老者送师大学子沐晨曦而往,携星月而归。
从南大门往右走是诚恕路,路的左侧是蕙风湖。青青杨柳依偎在湖畔,清风拂过,携柳条而舞,翠色草地松软喜人。这是师大学子最爱的诵读地。每日清晨,音乐人“嘿嚯、嘿嚯”地吊嗓子,读书人手捧书本大声地朗诵,飘扬在诚恕路上的,是音符,亦是五线谱;是文字,亦是中外经典——是师大学子的向学之志,诚恕路,杭师大当之无愧的向学之路。
再往前走,诚恕路的左边矗立着教学ABCDE五楼,右边静静地卧着一个绿地公园。自教学楼向窗外望去,一大片绿意便如流水流入眼睛,缓解师大学子一天的疲惫。诚恕路与公园之间是一条小渠,渠中亭亭玉立着洁白的莲花:有的婀娜地绽放,身姿曼妙;有的娇羞地敛着花苞,将笑颜藏着。一座小桥如新月般架在小渠上,连接着诚恕小路与公园,将一幅美的画卷铺开。师大学子于此学习、沉思,而在此处亦能感悟到生活之美。诚恕路,更是将美育渗透进师大学子的生活点滴。
聆听着水渠潺潺的水声,继续漫步诚恕路,你会与一座雅致的小亭邂逅——这是崇师亭。亭中挂着的是从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起对师大作出贡献的师长和校友的照片。经亨颐、鲁迅、李叔同、陈望道、沈钧儒……师长们人虽已走,却将精神烙印在杭师大的灵魂上,他们在崇师亭欢欣地等待每一年的新生,也含笑慈祥地送走每一个学成的师大孩子。就是在师长们这一等一送中,“勤慎诚恕,博雅精进”的师大精神代代传承、发扬光大,鼓舞当代师大人不负初心,砥砺前行。崇师亭的亭檐如鸟张开的翅膀,仿若前辈们的美好祝愿化作一双飞天之翼,将每一位师大学子送向梦想的天空,希望他们能飞得更高更远。诚恕路是师大先辈们于艰难世道开辟的路,同是师大人的我们又何惧一步一步地将之走下去、传承下去呢?诚恕路,师大精神的传承之路。
向崇师亭说再见,我们沿着诚恕路向前走。忽然,一阵桂花香随风袭来,抬眼望,远处几棵桂花树像于翠绿天幕间点缀着细密的星子,金黄的花瓣仿佛储存了一整个夏天的阳光,熠熠生耀。我爱这花的灿烂,花亦赠我一语:人,亦如花。人也要有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才能如花盛放。诚恕路也是师大学子漫漫积累路,我们都在等待花开得灿烂那天。
闻着花香,路过西林广场,在诚恕路的尽头,我们再次与经亨颐校长相逢,往右边走,这是路的尽头,往左走,这是路的开始。王永彬说:“诚信是立身之本,宽恕是接物之要。”而师大先辈之所以要用这条路包围整个教区,也是恳切希望师大学子做一个诚实、真诚、宽容、大度的人。这样携诚恕二字,承先辈遗志,栉风沐雨,砥砺前行,我们方能在人生之路上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