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载师德
在田振国老师的课堂上,始终贯彻着“责任”二字。努力教好每个学生,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自他站上讲台的那一刻开始,田振国老师就决心一定要对每一位学生负责。他不断调整着自己的教学方式,以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收获更多的知识。田老师始终坚持“教学是围绕学生进行的”这一观点,根据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在授课过程中,田老师了解到对于理论内容复杂的《结构动力学》,部分学生存在知识理解困难的问题。因此,他特地在课下录制课程相关的实验操作视频,结合电脑模拟现象,将枯燥繁冗的知识内容可视化。田老师的这一举措给同学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目前已取得显著的教学成效。
田老师的教学过程处处体现着他对学生的殷切期望。田振国老师希望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学到知识、应用知识,还能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除了教会学生对技能的掌握外,他还会对课程情况与社会工作发展关系做出讲解。同时,田老师的课堂一定是活跃的。他经常通过课堂互动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借此向学生传递阳光向上的人生态度。
耕耘不辍育人才
田振国老师在近 20 年的职业生涯里,教授了无数学生,培养了一众人才,也形成了自己对于教学的理解和感悟。
正如教导过田老师的白象忠先生所言:“上课是第一要务。”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格外注重学生的课堂学习。针对令无数力学学生“头疼不已”的《理论力学》,田老师给出的第一条学习建议便是提高听课效率。除此之外,田老师还提到了题目练习以及形成学科思维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通过练习题巩固,做到用力学的方法和角度考虑问题,才能真正地学好这门课程。
除了对本专业的学生悉心教导外,田老师也不忘关注其他专业学生对力学的学习。曾经有一名艺术设计学院工程设计的学生,在学习力学课程时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给田振国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学生会把自己的创意和作品和我分享,她曾经将一辆公交车可升降扶手的创意作品拿来,和我讨论这个设计中涉及的力学问题,让我印象深刻。”田老师回忆道。
田振国老师也非常注重与学生之间相互尊重、平等的关系。“就像当老师的父亲教不会自己的孩子一样,如果我和学生的距离过近,那么我就不能客观教学,学生也不能认真地学习。这样对学生是不负责任的。”因此,田老师更希望自己能够和学生适当地拉近距离,形成平等尊重的良性关系。对于教学内容,他表示自己接受质疑,并鼓励学生表达不同的观点。课下,田老师也积极与学生谈心。他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考研、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站在长辈的角度上为学生提供帮助。
习授情深系燕园
1995年,田振国老师来到燕山大学,并相继完成了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并于 2002 年开始在燕大任教。截至目前,田老师已经在燕山大学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度过了二十余载的时光,是一名真正的燕大人、建工人。
回想起在燕大学习的日子,田振国老师不禁感叹学校发生的巨大变化。在他本科学习时,建筑工程专业只有两个班级,而如今,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已经由两个班级发展到了拥有四个本科专业和一个综合实验中心的独立学院。与建工学院一同成长的,还有田振国老师。在学习力学的过程中,田老师原本急躁的性格逐渐变得专注沉稳,待人接物也更加周到体贴。正是由于在力学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兴趣,以及燕山大学建工学院良好的科研环境、教学氛围,田振国老师最终选择了留在燕大教学。
对于刚开始教学的田振国老师而言,建工学院独特的“传帮带”教师培养模式是帮助他成长的“利器”。老教师经常会去听课,为年轻教师指出错误。前辈教师分享的教学经验和经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田振国老师的教学能力。而现在的田老师,也经常给新教师提出意见,给予帮助。
将近二十余载岁月投入到专业教学的田老师,做好课堂,教好学生是他的目标。作为“传帮带”培养模式的受益者,田老师也会继续将其传承下去,推动建工学院、燕山大学的教育事业更好发展。
此次“教学标兵奖”的颁发,是对田振国老师多年教学工作的肯定。田振国老师希望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继续严格要求自己,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