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平凡的世界》,才发现这本书多么有分量,字里行间千言万语中道尽了残酷现实与美好理想的博弈,但这一切所体现的正是人们所要面对的平凡的世界。
1975到1985这十年,虽然已经处于改革开放时期,但是中国的经济发展仍然十分落后。在双水村里,有一群想要摆脱贫穷的青年们,其中农民孙玉厚的两个儿子孙少安与孙少平就是典型的代表。他们是十分平凡的人,没学历,没背景,但却有一颗比他们出身更好的人更上进的心。书里面描绘每个角色都是命运坎坷的,就孙少安而言,除了肩负着家庭中儿子、兄长的责任,也肩负起了生产队长的责任,他带领大家一起拼命,拼命多打粮食,拼命摆脱贫困,拼命让日子过的好起来。然而生活总是很现实,现实恰恰很残酷。当他认为自己的砖窑风生水起的时候,却因为自己的疏忽让一位没有经验河南师傅掌炉,最后直接使得砖窑倒闭……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总会想为什么一个那么努力的人,一个想造福百姓的人,结果总是那么不尽如人意呢?古人云,“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这也许也是孙少安的父亲孙玉厚,不希望儿子办砖窑时弄得那么风光的原因吧!“人的痛苦只能在生活和劳动中慢慢消磨掉,但朋友,没有什么灵丹妙药比得上劳动更能医治人的精神创伤。”孙少平就是这样一位用劳动麻痹自己痛苦的内心,用劳动充实自我的有志青年。他与他哥的不同点是孙少安的心在双水村,而孙少平的心在美好的远方。从山沟沟里出来的他,幻想着山外的大海与星辰,他想用自己的劳动摆脱现在贫苦农民的身份,在那个同样需要艰苦劳动,环境恶劣的大牙湾煤矿,他找到了一个自豪的身份——煤矿工人。也是在那里,他真正体会到了人应该为什么而活,人应该怎样活。但他又不是一个纯粹纯粹为生计而劳动的人,他心中有一个文学的梦,他广泛地阅读,希望在书中找到自己内心的净土。
我很喜欢路遥先生的一句话,"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实现",是啊,生活嘛,苦乐交织,有时苦是占绝大部分的……一次次回味这本书,我都能读出不一样的感觉,也许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思考的角度更广泛了吧。命运总是不如人愿。但往往是在无数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艰辛中,才使人成熟起来,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生活的那个世界而奋斗。
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我们不能迷失于平凡的生活中,平凡的背后有着激情澎湃,思想上甘于平庸,生活上安于现状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能创造这过程的美好与精彩,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你能够镇静而又激动地欣赏这过程的美丽与悲壮。相信自己,平凡的你在平凡的世界中能创造不平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