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报》

读《四川大地震生死24小时》有感

作者:人力2001 傅瑜萍    
2021-11-27     浏览(81)     (0)

  目前国内已出版的有关四川大地震的书籍早已数不胜数,《四川大地震生死24小时》作为一部完整的汉英双语版图书,让国内外读者全面了解这场充满人间大爱的“战争”。当我听着窗外淅淅沥沥的小雨去细读这部作品时,仍觉得感触颇深,它绘声绘色的描绘了当初那动人心魄的生死时速,将一幕幕震撼人心的场景凝聚成一个个刻骨铭心的瞬间,把这场悲壮的斗争呈现在广大关心四川大地震、关心中国的读者面前。

当我读完这本书,再去回顾当年传遍全网的新闻播报,时至今日,主持人哽咽仍让我的心不由的揪一下“截止到17号的16点整,四川共发生余震5210次,到目前地震造成死亡人数28300人,受伤188100余人……”一项一项精准的数据不断映入脑海,这让我越发觉着主持人读的不是数字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中华同胞,这是令我痛苦但又不得不承认的事实!这是我第一次理解到人类的弱小、生命的可贵。

我们常说中国是个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大国。《生死24小时》中收取了5.12地震发生后整整24小时内最为迅速、全面、生动且深刻的现场报道。24小时,1440分钟,86400秒,每一点时间的流逝都会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救援队拼的是时间,同时间赛跑,为了让渺小脆弱的生命有绽放的明天。时任党的总书记胡锦涛立即作出重要指示,“确保灾区人民生命安全”;震后两小时,共和国的总理温家宝亲临抗灾一线,坐镇指挥;震后半小时,第一支向震中汶川挺进的队伍从马尔康出发;24小时内,近5万中国入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从大江南北火速集结。空中,穿破云雨雷电;陆上,踏着颤抖的大地!医生来了、消防员来了、志愿者来了……这些数字,这些画面记载在书中却又不仅仅在书中,或许它一直留存在中国人苦难历史的长河中。

许许多多的救援场面让人感动,让人奋发,点亮着我们的人性光辉。生死24小时,神州大地展现出一幅幅充满悲悯和温情的画面;突破24小时,无数幸存者在这场极速行动中获救。在这24小时里,一个个普通的人,相互支持,相互搀扶,相互依偎,相互慰藉,相互温暖着。之所以普通,是因为每一个躯体,都不过是血肉之身。

对于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来说,需要我们关注的事情太多,而有些事情即便不在是热点,也会铭记一生,仍然印象深刻,汶川大地震就是如此。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从中央到各级地方政府,还有国内外众多的救援队伍、志愿团体、媒体记者,共同展开救援工作,灾难没有压垮我们,反而让我们经受住了考验,磨砺了民族性格!

汶川地震已经过去整整十三个年头了!恍惚的感觉之中犹如刚发生的一样!我们用特殊的方式缅怀着死难的祖国同胞。同时也让我们铭记这段不堪回首的人间悲剧。望我们用灾难的征程记录我们伟大神州所走过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