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鲁东大学 - 《鲁东大学校报》

山东省政协副主席王艺华到我校调研

作者:孔宪东    
2021-11-25     浏览(263)     (0)

本报讯
11月9日,山东省政协副主席王艺华,省政协委员、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董景林,省政协常委、省创新管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省企业管理研究会会长、省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孙录宝等一行8人,就“坚持创新引领,推动乡村振兴”来烟调研,在烟台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朱秀香,市政协副主席梁传松的陪同下,实地察看了我校滨海生态水文过程与环境安全重点实验室和农林工程研究院。我校党委书记徐东升,党委副书记郑明珍,副校长、烟台市政协副主席曲荣君,党委常委、副校长、鲁东大学烟台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院长亢世勇,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向平,党委办公室、科学技术处、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办公室、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农林工程研究院等相关负责人参加。

在滨海生态水文过程与环境安全重点实验室,王艺华听取了实验室工作和科研成果汇报,对实验室紧扣现代高效农业和环境安全的重大技术需求,聚焦土壤健康与果蔬品质提升,立足“丘陵区苹果水资源可持续性与水安全”“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农业高质量发展”“基于空天地多源信息一体化的滨海土地资源管理”三个方向,紧跟滨海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学科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的做法予以充分肯定。当了解到实验室“土壤水文学教师团队”致力于极端环境下(盐碱地、寒区、旱区)水土资源高效利用研究和教学,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战略作出重要贡献时,王艺华对实验室发挥专业人才优势,积极参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做法表示赞赏,希望他们进一步瞄准国际前沿,立足国家需求,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加强校际交流,联合开展研发攻关,培养出一流科技人才,做出一流科研成果,形成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在滨海农业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和国家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方面作出更大的贡献。

在农林工程研究院,王艺华听取了研究院在科学研究、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的工作汇报,实地考察了农林工程研究院实验室、种苗培养室、智能温室、实验田等建设情况,对农林作物遗传改良中心女博士创新团队,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号召,长期扎根农村一线、深入农业企业,坚持科技兴农、技术助农、校企富农、育才惠农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表示研究院耐盐植物研究团队一直从事植物耐盐基因的挖掘、功能验证和耐盐植物新品种培育工作并取得丰硕成果的做法,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加强种质资源、耕地保护和利用等基础性研究,转变育种观念,由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要求,聚焦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需求,加强校地产教融合,用科技服务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开发利用,助力黄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他要求鲁东大学继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的重要战略意义,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紧盯国家和区域农业发展需求,瞄准制约粮食安全的关键科学问题,聚焦粮食生产循环链、产业链、效益链,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深入开展协同攻关,着力研发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努力为加快解决农业“卡脖子”问题、推进农业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王艺华指出,当前,山东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正处于点上探索到全面推开、全面提升的关键阶段,绝不能有半点的松懈。希望鲁东大学按照省委确定的“六个一”的发展思路、“六个更加注重”的策略方法、“十二个着力”的重点任务,咬定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进一步发挥特色和优势,聚焦前沿,大力开展创新研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平台建设,加强校企合作,推动改革创新,扎扎实实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奋力在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征程上,交出一份乡村振兴的优异答卷。

徐东升对省政协长期以来对学校的关心支持和大力帮助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近年来,学校围绕省委省政府乡村振兴工作部署,发挥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优势,强化农业学科专业建设,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深入开展协同攻关,推动成果转移转化,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建设贡献了“鲁大智慧”和“鲁大力量”。下一步,学校将以山东“三个走在前”、加快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为指引,按照主动服务、全面服务、精准服务的要求,发挥学校学科集群优势,推动学校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供给侧”与山东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侧”有效对接,打造学校与山东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的创新生态,在新起点上推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