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海洋大学 - 《中国海洋大学报》

图书馆那些事儿

作者:问荆  □    
2021-11-25     浏览(116)     (0)

有人说图书馆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因为大学重要职能是知识的传播和创新,而书籍是人类文明进步知识积累的重要载体。图书馆作为知识汇集之地,无疑是大家学习研究,启迪智慧的重要场所,称其为一所学校的灵魂,不无道理。

然而现在读书似乎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碎片化的时间让我虽身处灵魂的隔壁,也只能偶尔从办公室的窗户遥望图书馆的窗户。有时因工作需要,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却几乎总能发现一些与图书馆的环境和气氛不和谐的现象,让人如梗在喉,不吐不快。

一是吃东西。读书是一件乐事,但不可否认,也是劳心费神的事,脑力的消耗需要营养的补充,时间长了难免肚饿。充实灵魂的同时不能委屈了嘴巴,于是就有人自备干粮,一边翻书一边充实肠胃。此举害处有三:一是噪音,吃东西不发出声音是需要一定技巧的,所以食物在口腔里咀嚼翻卷的动静大概率会影响到他人;二是味道,书香与饭香并不相悖,但二者在一起更适合居家,在图书馆就显得古怪;三是手接触食物再翻书难免会弄污了书页,更有可能粘了书里的尘螨一起送到嘴里去,对书的清洁和个人健康都是有害的。当然实在肚子饿了又不想离开也不建议坚持,可以到楼梯的拐角,或走廊的尽头暂解燃眉,讲究一些可以到一楼的咖啡吧,那是一个即可以读还可以吃的好地方,而且你吃得越香人家越高兴,愉人悦己,实在是两全其美的好事。

二是说情话。年轻人谈恋爱是自然规律,是青春的标志,是好事儿。有人说谈恋爱是大学生从集体生活到私密世界的真正开始,从这个角度而言,恋爱无疑是属于两个人的私隐,要表达爱意最好回避一下众人,找一个安静的空间,听听音乐,看看流云,说说情话,拢一下飘扬的发梢,看一眼伊人的美眸……想想就觉得美好。而在公共空间,即便爱意勃发,还是“发乎情,止乎礼”为好,像在餐厅里喂饭,在图书馆里谈情说爱总觉得有些不太合时宜,毕竟静心读书的时候,谁也不希望有如夜雨敲窗、春蚕食桑一般嘈嘈切切的声音一直萦绕在耳。再者,以一个过来人的角度,谈情说爱也需要张弛有度,偶尔保持适当的距离,更有助于培养情感的坚韧与长久。

三是穿拖鞋。关于拖鞋,清徐珂认为:“拖,曳也。拖鞋,鞋之无后跟者也。任意曳之,取其轻便也。”由“任意曳之”,可知拖鞋代表了一种无拘无束的休闲状态,所以更适合在一些非正式的环境和场合穿着,比如居家,比如沙滩,比如街头闲游……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拖鞋开始登堂入室了,比如教室,比如图书馆……我曾经想严禁同学穿拖鞋进入我的课堂的,但实施起来有难度,因为我做不到每次立在教室门前检查同学们穿的鞋子。穿拖鞋进入公共场合,特别是室内存在以下问题,因为拖鞋“任意曳之”“轻松休闲”的设定,在一些正式的场合,会给人不重视、不尊重的第一印象。不相信?你大可穿拖鞋去赴第一次的约会试试。第二,会有声音。拖鞋俗称“呱嗒板儿”,顾名思义,走路会发出“呱嗒、呱嗒”的声音,在安静的图书馆里,多少有些滑稽与尴尬。第三会有味道。拖鞋最大的优点是穿脱方便,因此穿了它就难以抵挡随时脱下还双足以自由的诱惑,对男性而言,夏天足底出汗后的味道估计不会有人喜欢。我不知道女性是否有汗脚,但我知道人们所说的香汗淋漓,肯定不包括脚汗在内。

去图书馆肯定是要看书的,吃东西、谈恋爱只是个人行为,只要不扰民,尚可以原谅。但阅毕不把书归还原位,或者把公共的书当作自家的自留地,随意涂画,则难以让人接受。前者使我多次去图书馆空手而返,在网上查明明此书在馆可借,找到位置却难觅其踪,后者让我经常翻开一本书,看到前人已阅的痕迹,如同塞给你一块别人咀嚼过尚留有余温的甘蔗,为人不喜。总而言之,大学生活是一个人步入社会之前的过渡,不仅需要在这里学习知识,还要学会如何成长为一个有公共意识和责任感的社会人,知道“我为人人”和“人人为我”是相辅相成的,好比在图书馆,都知道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去打扰到别人,你自然也就不会被打扰。

安静、整洁、书香萦绕,当是大学图书馆——这个触动灵魂的地方应该有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