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党支部以学党史深化悟思想,以悟思想促进办实事,以办实事推动开新局,将党史学习教育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如何让科研人员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作为工作着力点和为师生办实事的具体行动和体现,深入一线找问题,聚焦实际解难题,用心用情用力为师生办实事、解难题、送温暖。
以信息化平台为抓手,持续提升服务师生水平。通过打造“资产管理与服务” “实验室安全管理与服务”两大基础服务平台,为师生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资产管理与服务平台现已建立资产业务网上审批服务大厅,上线网上商城、电子合同、仪器设备维修申请等服务模块,实现面向师生审批业务的全流程网上办理。实验室安全管理与服务平台为师生提供危险化学品、普通实验耗材购买、存储、使用、废弃回收全流程的“一站式服务”,做到来源清、底数清、去向清。在学校一网通平台上线实验室环境改造线上审批系统,相关部门线上审核联动,彻底改变了以前排队办业务、跑多个部门盖章的现象,节省了师生办事时间。
以主人翁精神当好管家,规范资产管理。建立资产报废公示制度,搭建校内资产调剂平台,营造资产调剂新风尚;推行饮用水线上集中采购,发挥集约效益,让师生喝上放心、实惠的优质水;主动开展拟报废物资集中上门回收服务,有效开展阁楼、地下室、仓库、学生宿舍等积存报废物资专项回收工作,既解决师生搬运送交难题,又帮助各单位腾空办公空间;新进教职工办公家具配置可自主选择款式并评价反馈,供货商对接送货上门;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开展资产盘点,推进资产实名制管理,确保账实相符、人人都有一本“明白账”。
以实验室安全为主线,加强育人环境建设。集中开展五大举措,建立“五个一”督导机制。交叉实施专项检查、督导检查、学院日常自查,构建起高密度、全覆盖的实验室安全督导检查体系,形成实验室安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通过为新生上开学第一堂实验室安全课,开展“实验室安全建设年”“实验室安全建设月”“研究生实验室安全文化节”等活动,制作实验室安全宣传小视频,提醒要求毕业生离校前做好实验室危险化学品交接等工作。实施完成多个学院通风改造项目,实验室安全环境大幅改善。开展实验室气体钢瓶集中回收处置,建立气体供应商服务机制,规范钢瓶使用管理。建立实验气体动态台账,确保种类、数量、存放地一口清。加强易制毒、易制爆化学品的管理,摸清底数,严格准入,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以师生关切为出发点,解决“急难愁盼”问题。面对学校教学、科研用房紧张问题,积极协调,不断挖潜,全力保障学校教学科研用房。收回东海苑、南海苑部分房屋 300 平方米用于学生生活区“一站式”服务空间改造。腾空崂山校区青年教师公寓,调整使用浮山校区学生宿舍,解决 600 余名研究生住宿问题。投入 700 余万元对浮山校区青年教师公寓进行“三改二”“一改一”结构改造,增设卫生间、安装门禁监控、定制实木家具等,共计 114 间,解决了 80余名青年教职工的住宿。先后装修浮山校区 60 套人才公寓,已投入使用 36 套。彻底解决资产清查核实、遗留存货材料处置、历史欠账等一批老大难问题;主动担当,破解集装箱管理难题,对现有校园内的集装箱进行统一清理规范,并牵头制定学校集装箱管理办法。
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党支部抓实抓细“我为师生办实事”,找准工作中的痛点、堵点、难点,不断改进和完善方式方法,提升了服务保障水平,提高了师生幸福感、满意度。 (本报通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