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南华大学 - 《南华大学报》

怎样面对求职择业中的从众心理

作者:马军     
2008-03-10     浏览(731)     (0)

针对即将毕业的学生邓XX的求职问题,咨询师马军建议他要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避免从众心理,充分认识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同时,可以请教父母、长辈及老师,集思广益。

 尊敬的老师:
    您好!
    我是一名即将毕业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我可能和许多同学一样,在即将离开校园时猛然间觉得对大学生活无比的留恋与不舍,而面对找工作,我却还没有想过太多……在学校组织的双选会上,我投了不少简历,只要是大家说那个单位还不错或者有许多人投了简历的单位我都投了,可是至今我还没有得到任何消息。我知道现在找工作难,但我仍然希望自己能找个不错的工作,我现在该怎么办?您能给我一些帮助吗?
        谢谢!
                         学生:邓XX
    邓XX:
    你好!
    尽管我收到的是一份信任,但你的来信还是让我忍不住先要批评你:你对自己有些不负责任哦!因为你让我感觉到你没有任何的职业生涯规划。每位毕业生必修的《就业指导课》你应该已经上过了,虽然现在大学本科生求职择业竞争压力大,但市场需求也不小,关键是看你有没有做好全面的准备。
求职择业是一个全面复杂的话题。今天,针对你在来信中反映出的问题,我想先和你聊聊求职择业中的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与群体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应该说,由于受到人生经历和社会阅历的限制,大学生中的从众心理是较多见的,其产生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1、从众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团体压力,如团体的信息压力和规范压力。因为每个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包括对自己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别人获得的。经验似乎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多数人都赞同的意见正确的概率高。因此,是否同意多数人的意见就成了人们评价自己个人的判断和行为正确与否的依据,也导致别人提供的意见、信息常常成为了个人行动的重要参照依据。
    2、从众心理能使人获得安全感。比如有时我们在街上溜达,看到许多人排队买东西,虽然不知买什么,但想着这么多人买的东西准不会错,于是也跟着排队。在求职择业时也一样,许多人都想去的单位肯定好,于是,多数人跟着凑热闹,也不去想个体之间的差异、自己的兴趣与特长。
    3、从众心理会使个体容易为群体接受,使人有一种归属感。人是社会的人,需要群体生活,每个人都希望从群体中获得自己想获得的认同和情感满足。尤其是在求职择业的关键时期,任何一名毕业生都想得到一份同学认为好的、合适的工作,以得到亲戚朋友的赞许。因此,一些毕业生还来不及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就草草地决定了自己的工作单位。
    另外,性别、年龄、个性和从众心理也有一定的关系。岁数小的人易从众,个性随和、自卑感较重的人也容易倾向从众。
    很显然,从众行为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那么,大学毕业生怎样才能避免求职择业中不良的从众行为呢?
首先,每一个毕业生都要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你来说,在求职择业之前,一定要对自己有一个全面客观积极的评价,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扬长避短,针对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才有可能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其次,每一个毕业生都应在生活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增强自信心。从众心理在不同的人身上表现程度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自信心和个性强的人,从众行为少;缺乏自信、个性软弱的人从众行为较常见。因而,你应该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保持充分的自信,敢于面对竞争中的各种问题,相信自己能在求职大战中战胜对手,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再次,每一个毕业生都应该充分认识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好工作成千上万,然而并非都适合自己,因为任何工作都有其特殊要求,如学历、专业、性格、性别等等。我们每个人最好能根据自己的性格、气质、能力、兴趣、特长来确定适合自己的地方、岗位和任务。
    最后,每一个毕业生在毕业时,如果觉得自己年龄还小,阅历不够丰富,看问题不够深刻,易受他人影响,可以求教自己的父母、长辈及老师,听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这些都可有效避免不良的从众行为。

                   心理咨询师     马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