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长江大学 - 《长江大学报》

灯下随笔

祖国,我为你自豪

作者:□金融12002班李慧婷    
2021-10-15     浏览(89)     (0)

国庆期间,安徽合肥“延乔路”路牌旁,又摆满了群众自发献上的国旗、鲜花、留言卡片,市民在延乔路路牌旁的留言写着:你们从未离去,山河无恙,盛世如愿。

有一条路,很短,它通向了繁华大道;有一条路,很长,它同样通往繁华大道。延乔路短,集贤路长,两条路并列而行,两代人并肩奋斗。今年一部主旋律作品《觉醒年代》重现上个世纪初的风云变幻,带我们领悟革命先烈的青春风华,吾辈青年更为之热血沸腾。也许正是看完这部影视剧,安徽合肥两条没有交汇的路成了很多人信仰的依托。

我很荣幸,生在了 21 世纪的新中国,切身体会到了祖国近 20 年的沧桑巨变。生于斯,长于斯,散于斯,归于斯。越长大越发觉,祖国母亲的每一笔浓墨重彩都与我息息相关。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姑娘,我亲眼见证了脱贫攻坚的顺利完成,亲身感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发展干劲。我出生在只有两层却住过 11 个人的小土房里,在那里生活了近十年。在我的印象中,我走的路都是泥泞小道,那时候最怕下雨,因为下完雨后走路真的是“一步一个脚印”。时光飞逝,我清晰地记得某一年放学回家,家门口的路已经不允许我捏泥巴了,它竟成了水泥路。再后来,我走过的每一条路都越来越平坦,村子里也不知何时安装了一盏盏路灯,越来越多的车辆从家门口飞驰而过。老一辈说,从前去集市要走20 多里路,现在啊,不仅交通方便,家门口还修起了高速公路。今年暑假回家,我得知在我家乡附近正计划建设一处风景旅游区。原来,我在大学的这段时期,家乡依然在悄无止息地向前发展。

我从农村走到了城市,从落后的过去走到了物质、精神文明双丰收的现在,我很激动,也很自豪。我知道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若没有革命先烈的英勇抗战,就不会有我们的岁月静好;若没有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不忘初心,在灾难面前的挺身而出,就不会有我们的幸福生活。风雨兼程,中国人民砥砺初心,从一穷二白的最初状态到走向新世纪的国际大舞台,从任人欺凌的卑微到我们说的每一句话都掷地有声,无数中国人民不懈奋斗,诠释了什么叫“我们身处不同的时空,却有着相同的梦想,那就是为国家强盛、民族兴旺而不懈奋斗!”

鲁迅先生说过: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位于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今年注定与众不同。抗疫取得伟大成果,东京奥运会满载而归,全运会轰轰烈烈,孟晚舟时隔1030天后踏上归程……我们欢呼雀跃,我们热泪盈眶,我们肩负着华夏复兴的历史重任,只为看到国家繁荣昌盛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