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邮电大学 - 《南京邮电大学报》
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心中牢牢扎根
作者:本报评论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必须同舟共济,依靠团结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辛亥革命以来,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起到了巨大作用,而中国共产党人的宏大精神谱系更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不竭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树立高度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紧紧依靠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奋斗,坚持大团结大联合,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广泛凝聚中华民族一切智慧和力量,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共襄民族复兴伟业的生动局面。”进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必须着眼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年学生心中牢牢扎根。
我们应以“爱国心”为本,汲取前进力量。习近平强调,广大青年要爱国爱民,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主题教育。南邮是一所具有革命传统的红色高校,近80年的办学史,也是党的革命史、建设史、强国史的一部分,是一代代南邮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奋斗史、报国史。学校把红色校史融入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学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激发师生时刻践行“育才报国守初心,信达天下承使命”的精神传承,帮助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主义融入思政课堂和课堂思政,让青年学生认识到,只要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广大青年就能和人民一道,在改造中国、改造世界的拼搏中迸发出排山倒海的历史伟力。
我们应以“强国志”为梦,胸怀实干精神。“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从天安门广场发出的青春誓言,响彻神州大地,激励堪当重任、大有希望的青年一代坚定强国志向,紧握奋斗之桨,高扬实干之帆,铸就新时代更大的辉煌与荣光。面对西方国家在信息技术领域对我国的封锁,南邮人始终胸怀强国梦想,树立突破“卡脖子”技术的顽强信念,不断为国家、为民族建立着新的功勋。抗震救灾、脱贫攻坚、载人航天、抗疫斗争,一大批南邮的“80后”“90后”已经成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在通信技术最关键的领域,都有南邮人的身影。南邮学子要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牢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自觉增强舍我其谁的责任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勇于投身条件艰苦的基层、国家建设的一线、项目攻关的前沿,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心中牢牢扎根,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我们应以“报国行”为志,传承家国情怀。“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爱国主义教育是系统工程,既要创造教育小环境,又要营造社会大氛围。学校以红色校史“十个一”建设目标,构建了南邮特色的红色校史文化育人体系,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用活红色教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不断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把爱国作为立身之本、成才之基,继而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爱国报国的实际行动。深化爱国主义教育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在深化、转化上下功夫,在具象化、细微处下功夫。学校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入学教育、毕业典礼、五四表彰等学生日常生活场景中,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和参与感;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之中,强化了学生爱国爱党的责任担当。
“滴水是有沾润作用,但滴水必加入河海,才能成为波涛”。个人的理想奋斗,只有融入爱国主义的万顷洪流,方能形成排山倒海、无往不前之势。高校学生正处于成长的拔节孕穗期,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时期,为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心中牢牢扎根,才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