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报》

踏实做事记初心 真诚待人赢信赖

——记我校 2021 年推免研究生陈昕涛

2021-10-22     浏览(128)     (0)

陈昕涛是一名预备党员,在校期间表现突出,曾多次荣获校级荣誉。他注重理论知识储备,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担任副班导师。他甘于奉献,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努力做好每一项工作。他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并参与研究了两项发明专利。他热心工作,认真负责,获得了校优秀学生宣传思想工作者、校史金牌讲解员等荣誉称号。两年的讲解生涯让他对校史有了更深的感触,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做出了贡献。他以社会为导向,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名复合型人才,在今后将有所作为。



陈昕涛, 男, 中共预备党员, 2018 级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学生。 现任力学与工程学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21-1 班副班导师。大学期间, 曾获多次荣获校三好学生,校优秀学生宣传思想工作者,校优秀自律委员, 校史金牌讲解员等荣誉。 2021 年被推免攻读我校渗流力学方向硕士研究生。

他自入校以来各方面表现突出, 坚持全面发展。 依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上对青年的期望,坚持做有理想、 有本领、 有担当的青年。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拥护党的领导; 热爱所学专业, 勤奋学习, 成绩优异, 多次获得校优秀学生奖学金。 尊敬师长, 友爱同学, 关心群众, 乐于助人, 在同学中有较高威信。

积极向上 端正思想态度

      许多人认为, 爱理科的学生在政治思想建设上表现木讷,对时政缺乏兴趣。而陈昕涛非常注重理论知识的储备, 有崇高的政治信仰, 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刚入学时, 他就加入力学与工程学院理论时政宣讲团。 在社团活动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积极与同学分享学习红色事迹和感悟红色精神。在大一学年他便成功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 之后又在学校的党课培训中认真学习党的相关理论知识。 作为入党积极分子他时刻不忘自己还有很多不足, 积极向党员学习, 向党组织靠拢。他认为青春只有在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献中才能更加绚丽多彩, 人生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才能闪闪发光。他甘于奉献, 坚持 “吃苦在前, 享受在后” 的精神,奋力做好每一项工作,终于 2020 年 12月被党组织确定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

坚持不懈 刻苦学习钻研

      他平时勤奋刻苦, 热爱钻研, 并注重与同学们不断交流学习。大学三年综合排名始终位列专业前三, 入学以来获得校优秀学生奖学金、 二等奖学金等三次。他格外注重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积累, 大学期间所学习的数学相关学科均取得了 90 分以上的成绩。此外, 他也十分注重英语语法的学习和口语表达能力的锻炼, 并顺利通过了英语四、 六级考试。同时, 在各类专业课程综合训练中, 争当组长, 认真负责完成实践报告的书写,多次带领组员获得优异成绩。在学习好专业课程的同时, 也深知理论知识需要与实践相结合的道理, 注重科学研究。 他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接触和了解煤矿巷道锚杆等方面的知识, 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同学一起研究课题。 目前, 他所参与的 “块系岩体力学特性及诱发冲击机理研究” 课题已经正式结题, 同时他也参与研究了两项基于此课题的发明专利, 一种适应块系岩体变形的分段式吸能锚杆以及一种适应块系岩体变形的逐级缓冲抗拉锚杆。 其中一种适应块系岩体变形的分段式锚杆的主要设计思想和 3D 模型的建立都是他主要负责的部分。 锚杆主要采用了分段式的结构, 在锚杆部分增加了吸能装置, 使得锚杆能够相比较于传统锚杆能有更强的抗拉伸能力。目前两项专利都处于公示阶段。此外, 他还经常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参与科技、 人文等方面的讲座以及各类比赛。2021年, 他报名参加中国矿业大学 (徐州) 暑期夏令营活动,在为期两天的活动中,他积极学习,努力拓展自己的视野, 其优异的表现得到了老师的一众认可, 并且获得了 “优秀营员” 称号。他能把积极进取精神同科学求实态度很好地结合起来, 扎扎实实地打牢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熟练专业实践操作技能。他以社会为导向, 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名复合型人才,在今后将有所作为。

服务他人 踏实认真工作

      在工作上, 他表现突出, 一直以来认真负责,努力完成所负责的工作, 获得了各位老师及同学的认可, 并获得校优秀学生宣传思想工作者、 校史金牌讲解员, 校优秀自律委员, 校史文化协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大一期间他作为学院学生会勤工部门的一员, 积极传达学校工作要求, 与院学生会各部门协调沟通,一同配合完成 2018 学年的爱心捐赠活动,收获捐赠金额达到往年数倍。此外, 他还参加了学院理论时政宣讲团, 每天坚持早起与其他团员们一起练习发声技巧, 并且在此期间学习了一系列办公软件和视频剪辑软件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顺利协助学院完成了三场主题宣讲, 均取得了不错反响。在大一学年末, 他因为偶然的机会加入了学校刚成立不久的校史讲解队, 并且一入队就接到了要在学校 70 周年校庆期间为回到母校的优秀校友讲解校史的任务。尽管时间紧, 任务重, 但是作为讲解队的一员,他感受到有一份责任担在肩头, 他没有轻言放弃和退出。校史馆建设初期, 馆内环境对于需要安静熟悉讲解稿的队员们并不友好, 器材和板块杂乱堆放, 时不时更有装修噪音从各处传来。 但是为了能尽快熟悉校史馆的整体结构, 提高整体讲解水平, 他和其余回到十多位讲解员一起, 在杂乱的环境中相互鼓励, 与时间赛跑, 累了就席地而坐, 也不顾漫天的灰尘; 饿了就点一份外卖, 站在校史馆的门口大快朵颐。就是凭借这样的坚持和信念, 他和队员终于在校史馆开馆仪式之前熟悉了讲解的所有流程, 在开馆当天顺利接待了一大批领导、 校友和老师。这个过程尽管累, 但他也没有半句怨言。 在70 周年校庆期间为校友讲解校史是一份荣耀, 也是一份责任。为了不辜负老师的信任,他唯有尽心尽力。 由于他进入讲解队只是偶然的契机, 所以他并没有一直留在讲解队的打算。本以为校庆结束后, 他便能放下讲解员的身份, 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更入到其他地方。 但是校庆结束的一段时间内, 仍然有相当一部分的校友返校,还有省市级领导来校史馆参观。同时, 有一大批队员因为个人原因陆陆续续退出了讲解队, 接待任务日益繁重, 加上颇多的专业课程, 他开始感觉到力不从心, 时常无法妥当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 他仍然选择坚持, 更加细致地安排自己的工作, 尽量在空闲中抽出时间。此时的他不单单是因为责任所以选择留下, 更多的是对校史的热爱, 是对校史馆的感情。随着接触的校友越来越多, 他对校史的感触也越来越深。特别是当他看到老校友对着校史馆墙上某张老照片侃侃而谈, 讲述其背后的故事时, 指着校史馆陈列的老机械感叹当年学校机械制造厂实力雄厚时, 他猛然意识到校史绝不是一部历史流水账, 它是丰富而立体的,那些老先生们便是鲜活的校史,校史馆内包含着的是校友的记忆、 是母校的温情、 是历史的辉煌。校史馆如同宝藏,他很庆幸他能够成为一名挖宝人。两年的讲解生涯, 他为省市领导、 校领导、 老校友、 新生等近千人讲解过校史, 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讲解队的任务除了接待以外, 也开展了一系列其他活动, 更好地宣传校史文化。如扫码听讲解, 陈昕涛作为项目主要负责人, 始终尽职尽责。在真正接触整个项目之后, 他才意识到原来录音所需要的的环境是如此苛刻, 录音结束后的音频处理也是一大麻烦, 扫码平台的建立方案更是前前后后多次更改。一项 “简单” 任务, 执行起来才会发现过程中有许许多多的问题亟需解决。即使问题再多, 凭借其 “爱钻牛角尖” 的脾气,他也会坚持一项又一项解决。没有良好的录音环境, 那就努力创造; 音频质量不够高, 那就逐个音节修; 平台不能确定,那就一个一个尝试。正是这种对待每一项工作都认真负责的态度,让他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认可。因为坚持与热爱,他从普通讲解员成长为金牌讲解员; 因为认真与负责, 他从讲解员成长为团支书。从初期参与讲解稿的编撰, 到后期作为校史文化协会团支书统筹整个协会的运转,他的个人成长与校史馆的建设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三年多的大学生活, 他不断努力进取, 坚持自我塑造、 自我锻炼, 不仅在实践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还锻炼自己为人处事的能力,提高自己专业知识与社会工作的贴合度。更重要的是他始终把“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当做自己的工作态度;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当做自己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