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档案:
秦泽文,法政学院公管 1901 班学生, 校 2020 年度十佳运动员之一、校龙狮队主力队员、 致善协会 2019 级社长,从高二开始做公益,有着丰富的公益经历。
今年暑期伊始,法政学院“旖梦绘彩”乡村振兴实践团集合完毕,18 名队员开启了湖北麻城乡村的支教之旅,但对小组组长公管 1901 秦泽文来说,从高二开始,他就一直在支教公益的路上。
“我渐渐喜欢上了被孩子们围绕着的日子”
在前往湖北麻城的路途中, 秦泽文还有一些紧张,“我普通话不太好,为了给孩子们更好的课堂体验,我每每对着课件提前练讲 50 多遍。 ”这次支教活动面向麻城市李胜小学三、四、五年级共 193 名学生,实践团将孩子们分成 6 个班,并在每个班设置了班主任和带班老师,专门负责各自班级的学生管理、班级建设、早读活动和午间绘本共读活动, 每位支教队员需要根据自身特长负责同年级段的一门或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
实践团每天要上六节课,授课内容包括阅读与写作、趣味数学、趣味英语、科学和国学、心理健康等。 作为组长,秦泽文既要授课,也要统筹安排所有工作。
在当地,留守儿童的比例比较大,他们这些“大朋友”的到来,让这帮孩子高兴坏了。“我们支教的时候一般是让孩子们叫我们哥哥姐姐,有些孩子非常开朗,和我们关系挺近的,有时候我在办公室工作时,也常常会被他们拉到教室里一起上课,放学后,他们也常常会一直‘缠着’我们,这可能跟他们在家里缺少亲人的陪伴有着很大关系。 ”秦泽文说。
课堂上,秦泽文通过组织“猜人名”和“猜物品”等小游戏培养了小朋友们的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让他们学会了有意识地搜集信息、发散联想。 除此以外,他还会引导孩子们正确理解与管理情绪,帮助他们积极面对生活。经过几天的相处,秦泽文那根紧绷的弦也松弛下来。
“我们最想给予山村孩子的是精神陪伴”
在秦泽文看来,支教这短短十几天的日子里,能够和这些可爱的孩子成为朋友, 并在他们心里埋下希望的种子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前段时间还有个孩子给我打视频电话,说他今后也一定会考南京工业大学。 ”谈及此,他流露出难掩的喜悦。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 秦泽文和团队小伙伴们准备为孩子们上一节党史课。 为了积累红色党史课堂素材, 团队成员深入当地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通过纪念馆内展出的遗物、照片、文字书信等各类展品,深入了解了这段历史,进行了细致地备课。
后来, 团队还为同学们开设了一堂特殊的党史课。“他是起义英雄邓天文,就义前痛骂敌人,昂首高唱《国际歌》,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课堂上孩子们都在认真聆听老师的介绍。 “除了知识和眼界以外,我们更想给乡村的孩子们带去是精神上的传承和陪伴。 ” 秦泽文深知,也许这只能够支撑孩子们走过一段短暂的路,但哪怕只是一小步,支教团这趟实践之旅也有了意义!
“公益学者是我给自己未来的定位”
从高二开始,秦泽文就开始接触公益事业。看着处在阴霾生活中的家庭、流离失所的动物、家乡的留守儿童,他迫切地想要做些什么来改变, 哪怕只是一个很小的举措。 五年来,秦泽文一直在坚持做公益,从在动物保护机构清理动物粪便到大学加入致善协会参与战疫支教。“虽然有些事得不到很高的社会认可度, 或者由于个人力量过于薄弱无法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 但我也觉得这是值得的,很庆幸自己能有这样的机会与际遇,在这个过程中被温暖着。 ”关于公益带给他的收获,秦泽文这样说道。
不仅如此,秦泽文还理论联系实际,将公益实践经历与自己的专业知识相结合。去年,法政学院出了很多选题供同学们挑选,秦泽文选中了“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的社会支持路径研究”,当时这个项目抛出来的时候,指导老师甚至已经做好不会有人来选择的准备了, 但秦泽文却决定与朋友们试一试。
“一开始的想法特别稚嫩,很快就被否定了,渐渐发现了这个课题的困难……”万事开头难,他和伙伴们并没有放弃, 而是开始探寻这个课题更深层次的内涵,他们在摸索的过程中发现这个问题最开始选择的研究范围太宽泛了,便着手将范围缩小到学校研究生支教团负责的学校里,联系支教的学长、学姐,将他们支教中遇到的问题纳入研究,得出理论。 “我觉得作为大学生,课题在思想上是需要有深度的, 一些问题也需要去细化。 ”秦泽文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项目最终获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对于未来的路,秦泽文也表示自己会继续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并努力成为一名全职公益学者,做好公益。
陈柳瑾 韩琪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