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鲁东大学 - 《鲁东大学校报》

积极开展优质耐盐品种选育 助力黄河三角洲地区健康发展

作者:张洪霞    
2021-11-08     浏览(153)     (0)

10月2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到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考察调研时强调,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要加强种质资源、耕地保护和利用等基础性研究,转变育种观念,由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努力在关键核心技术和重要创新领域取得突破,将科研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习总书记提出转变盐碱地植物育种观念的要求,极大地提升了从事耐盐植物育种人员的士气。由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是从国家绿色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角度来对盐碱地利用重新规划。给予盐碱植物育种人员更多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提升了培育适应盐碱地生长的农林品种的可能性,有利于保障种质安全和国家粮食安全。

鲁东大学农林工程研究院耐盐植物研究团队自2002年起一直从事植物耐盐基因的挖掘、功能验证和耐盐植物新品种培育工作,前期在耐盐植物研究方向已经获得了十余项国家级课题的支持,发表相关SCI论文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有14项。目前已培育多个耐盐杨树、玉米、大豆新品系,其中21个耐盐新品系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中试,并且在白蜡、梭梭等耐盐植物品种选育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除此之外,研究团队后续将以前期已构建的植物耐盐基因库为基础,一方面利用基因编辑、基因模块组装等技术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培育出更多适应于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生长的农林作物,提升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盐碱地利用效率,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贡献。另一方面,利用基因标记技术等在已收集的多种耐盐植物资源中进行进一步筛选,获得耐盐度更高,对黄河三角洲气候环境适宜性更强的品种,为加大盐碱地植被覆盖面积,有效涵养水土,促进区域绿色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