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通过偶联阻断等技术,研制出三种绿色环保可降解的固土成型剂产品,首创“一剂多用”土壤粘合剂,实现了在有效固土的基础上提高土壤透气性6%,使土壤水稳团聚体含量提高50%,切实有效解决了植株移栽中散土致死问题及边坡防护成本高、起效周期长的问题。团队现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并发表6篇国际SCI论文。
“老师,我们是金奖!”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高教主赛道第四组排位分数显示后,“固土成型”团队负责人曲柯宇激动地喊道。话音未落,团队成员与指导老师们紧紧相拥在一起。
“我在植株种植教学的视频上看到,主播拆掉包裹在刚买来的植株外围的黑色塑料盆,随地一丢,既没有重复利用价值又破坏环境。我想能不能利用所学知识研发一种方便植株运输又不会造成污染的技术。”曲柯宇回忆起项目研发初衷时说,“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徐文龙老师时,他毫不犹豫地同意了。”
团队克服人员数量少、资金少、种植技术缺乏等种种困难,开展技术研发。从一开始开发无甲醛绿色环保粘合剂,到研发花卉苗木移栽过程中塑料盆的替代技术,再到最后花卉苗木和边坡防护两个领域的双管齐下,在短短几个月内,项目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重大调整。
为降低固土成型剂成本,团队在实验室里反复进行实验,期间试用花卉40余种,用花总量200余株。三位指导教师也发挥其各自的优势,徐文龙老师加班加点指导团队生产出中试规模的产品。辅导员李扶摇带领成员到花卉苗木市场调研,收集一手资料。刘希光院长联系多家企业,租借厂房、设备,寻求相关单位合作与外界支持。团队成员为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准确测算竞品分析,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分赴省内9市,参加北京、郑州、山西举办的花卉园艺博览会、农业博览会以及学术会议,探访6个种植基地,调研13个大型花卉市场,采访34个种植商户,有许多项目讨论会都是在火车上完成的。团队成员反复制作修改PPT,撰写商业计划书100多份,整理相关证明材料1000多页。终日的奔波劳累和反复的模拟答辩不仅没有让团队失去斗志,而是迎难而上,最终在全国500个项目团队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