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湖南城市学院 - 《湖南城市学院报》

益阳最早牺牲的县委书记——袁铸仁

2021-09-30     浏览(140)     (0)

铸仁,字伯由,号袁1897年农历1月24日生于益阳县(今赫山区)兰溪鄢家垸一个私塾教师家庭。他从小才思敏锐,聪明好学,记忆力超强。他四岁就随父(私塾教员)读书,主攻四书五经,学习诗词歌赋、论文作对,在私塾学堂里脱颖而出,崭露聪慧。

1915年,袁铸仁考入益阳龙洲书院继续求学,并开始投身于爱国民主运动的洪流。读书期间,革命思潮已渗透到龙洲书院,他经常与一些爱国进步同学在一起,在资江岸边、碧津小渡、裴公亭榭等地纵论当前时局、国家大事,谈论进步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如何发动学生运动、抨击旧的教育制度等。因此,他曾两次被学校警告,要他“少管外事,专读圣书”。两年后,龙洲书院刮起了一股反学生议政思潮,阻止共产党在学校开展秘密活动。在此情况下,袁铸仁毅然退学,与周扬、叶紫、余璜等几位进步同学一道考入省城第一师范学校。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在毛泽东、夏曦等进步同学所组织的学生联合会领导下,开启了寻求革命真理的青年时期。

1925年春,袁铸仁由中共湘区区委委员夏曦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同年,袁铸仁在兰溪先后介绍了孙慕韩等10多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建立了兰溪高等小学校党支部、兰溪镇党支部和鄢家垸党支部。1927年,中共湖南区委任命袁铸仁为中共益阳临时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10月,中国共产党益阳县第一次党员大会在兰溪高等小学校召开。袁铸仁被推举为益阳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

1927年7月,由于叛徒告密,袁铸仁不幸在安乡被捕。同8月1日清晨,敌人将他押赴刑场——大码头临刑前,问“降与杀,你到底走哪条路?”袁铸仁高声冷笑道:“丹心一颗千斤重,清风两袖万贯轻大丈夫生死报国,岂能以死惧之!说罢袁铸仁从容不迫,迈着坚实的步伐走上刑场慷慨就义,年仅31岁。

袁铸仁不仅是益阳最早牺牲的县委书记,也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批共产主义理信念的坚定践行者。他们知道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政治信仰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原理,把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袁铸仁短暂而战斗的一生,始终把这个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写在自己奋斗的旗帜上,因为有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支撑,他“宁可身骨苦,不教脸皮羞”。其朴素的想法、坚定的信念、勇敢的行动,成为益阳早期革命斗争的一面旗帜。也正是在他们的影响下,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凝聚在这面旗帜下,铸就了共产党人为之不懈奋斗的坚定信念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