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报》

道阻且长 行则将至

—— 记校优秀学生干部王超

作者:李 斐    
2021-09-30     浏览(748)     (0)


王超, 男, 中共预备党员, 就读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 18-6 班。现任土木工程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副书记、 阜新工大晨曦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法人、执行董事, 曾任院团委副书记、 校 “蚂蚁” 创新工作室负责人。现已被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

学道酬苦, 天道酬勤

      从进入大学起, 王超同学就清楚意识到学习是学生的第一要务, 他始终坚持 “今日事, 今日毕” 的原则, 积极投入到各门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中,给自己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并端正学习态度。秉持 “站的更高, 才能看的更远” 的理念, 他坚持每周阅读一本课外书籍来开拓自身视野,大二学年阅读书籍量达 40 本, 整理输出笔记 40余篇。 除学习之外, 比赛的意识在他的心里根深蒂固,为了以后能够充分应对不同的比赛,他将碎片化时间统一协调, 细化并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 有效提高了自己的建模能力。

在担任院团委学生负责人和公司执行董事等重要职务时, 他要求自己统筹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 时刻提醒自己在开展团委工作与处理公司事务的同时要提高学习效率, 最终做到学习与工作两手抓。在刻苦努力下, 大三加权学分绩 3.39, 综合成绩专业排名第一。在校期间先后获得校一等奖学金、 太阳石奖学金、 省政府奖学金等, 并取得校 “大学生自强之星” 、 岑溪市 “优秀志愿者” 、 校 “优秀团干部” 等 9 项荣誉称号。

专注科研, 破浪前行

      自加入校 “蚂蚁” 创新工作室起,王超同学便不断地鞭策自己以提升思辨能力。创新团队不能“做山吃空” , 每个项目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从项目为什么成功到如何去做项目转变, 他整整准备了一年。得益于大二期间的广泛涉猎, 他内心的想法也逐渐清晰。

王超同学说: “起初的构想,也遇到过科研能力与相对应的软件不匹配、 达不到想要的预期等问题, 我会去寻找那些与我志同道合的人—— 有想法、 有干劲、 能够不懂就学、 尽力挤时间甚至通宵熬夜干活的科研爱好者, 把团队凝聚在一起, 一步步朝着所期待的方向靠近。” 从项目立项开始, 整个团队高度专注, 顺利完成数字建模、 程序调试与视频剪辑等任务。短短两个月时间, 轨道裂缝探伤系统项目便取得了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交通运输科技大赛三等奖的成绩。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他带领团队不断优化改进、 完善作品, 在第十五届 “挑战杯” 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过关斩将, 取得省赛特等奖的成绩, 并成功获得晋级国赛资格。仅大三期间,他带领团队共获国家级、 省级奖项20余项, 申请软件著作权 7 项、 实用新型 2 项, 团队作品《基于Android studio智能寻找停车位的 app 开发与应用》获 “创青春” 省赛二等奖, 并与沈阳中关村信息谷科技有限责任工作签署孵化合作协议。他始终坚信, “蚂蚁”创新团队有信心且有能力克服前进路上一切困难, 必将也终将迈向更高的台阶。

担心大一学生对科研比赛有所误解, 他专门做了解释: 大一期间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不太适合直接去参加比赛,而是应该先找准自身定位, 提升适合自身的思辨意识, 熟练掌握相应的软件程序。参加比赛, 他强调先培养的是意识与执行力, 创新意识决定作品定位, 执行力则影响作品成型质量。

青年担责, 不忘初心

      青年有担当, 民族有希望, 国家有力量。担任土木工程学院团委副书记期间,他始终不忘肩上的责任和使命, 积极组织学院各项活动, 积极带动学院创新创业氛围。当谈及自主创业过程时, 他说: “从我的角度, 市场最重要的是用户体验。比如电动牙刷用科技解决了刷牙不够细致的问题,并且提升了用户刷牙过程的舒适感。另外用户营销与未来展望同等重要,前者决定了产品的市场接受程度, 后者则要求产品与时俱进, 能否经受时间的考验。”

不仅如此,他还在校园累计举办“甲老师”创新创业讲堂、 “雄鹰杯” 经验分享会等讲座 10 余场,累计受众学生 600 余人。暑假期间,通过家乡党群服务中心开展 “五彩假期” 暑假爱心公益课堂系列活动, 着力解决居民群众孩子暑期无人看管的问题。通过辅导功课、 唱歌、 讲红色故事等形式丰富孩子们的暑假生活, 把大学所学知识转换成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 将来, 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这个时代从不辜负人, 它只是磨炼我们, 磨炼每一个想要改变自己命运的平凡人。” 王超同学表示还会不断挖掘自身潜能, 用初心绘着梦想, 用青春写着人生华美篇章。 “我们还年轻, 未来, 有着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