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青、赭石、藤黄、太白。点点滴滴,泼泼洒洒,虚虚实实。初次与国画的相遇,就好似这般的浓墨重彩。那飘逸的风骨,遒劲的线条,悠远的意境无不向我诉说着它那亘远悠久的魅力。有些东西美到了极致,竟能将人的灵魂深深吸引,无法自拔。
走进画中,立即就被那小桥烟雨朦胧了眼睛,我的心也变得湿漉漉的。那青山翠柳荡着春风,刹那间春就柔了。鹅黄点点落在树梢,黛绿茵茵行走云端,瘦雨哪须花纸伞?我自悠悠慢步,于小桥之西啊。
顺着一级一级从云端莫名延伸出来的石阶,缓缓地向上。周边是郁郁葱葱不知名的小树,蜿蜒着身子,趁着三月的好春光,向着太阳野蛮地生长。山涧树叶掩映的地方,隐隐的透出古老而朴素的屋角,还有袅袅的炊烟,悠闲地从叶儿的间隙散开,消逝......远处,是长眉一样的山峦,云吞噬了山的脚,它却欣然任自己消失在梦似的烟云中。流水上的小桥,在雨后显出了清亮的灵动。如针的细雨缝补着大地的外套,却不经意地撩起了江面晶莹的欢笑。孤船里的人,只是静静地望着,是望着青丝绸缎般的江面,望着沉默不语的山峦,还是望着那往来翕忽的游鱼呢?这哪是纸上的画呀,这分明就是我心中的景啊。
画中的雨总是不停。断断续续,丝丝连连,绵延了数千年。它总是落在秧青色的天际,落在姑苏寒山寺、徽州西递村,落在秦淮河的灯影里,富春江的柔波上。它打湿了白娘子的断桥、李煜的雕栏、唐伯虎的桃花、温庭筠的青衫。它勾勒出了一个妖娆多情的江南。“听风而卧,和雨而眠”,在每个画家的梦里,都能感受到那丝不为时间所褪却的清冽的凉意。
画中的雪永不会落下。岁月泛黄了纸张,吹散了墨香,却撼不动那画上的永恒。纵使它再神通广大,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角鼓铮鸣,那无言古朴的水墨,总能穿越历史的风霜,细细诉说那落日下的豪情。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长安的马嵬坡、黄河的风陵渡,是乾陵的黄土塬、边关的烽火台。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在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天空下,是将军茕茕的背影。每一笔遒劲的线条下,是诉不尽的豪气冲天、荡气回肠。
浓墨,勾勒;淡墨,烘托;轻彩,渲染。或是一只孤单的鸿雁,或是一抔甘甜的白雪,或是远处巍峨的高山,抑或是那令人遐想的留白,这白宣上的寥寥数笔,绘进了人间百态,绘进了锦绣山河,绘进了喜怒哀乐。它将风中的历史娓娓道来,使画家的心绪跃然纸上。国画啊,是泱泱时间长河中最美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