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 - 《吉林大学报》
梦想没有断层
作者:培 王
文章描述了人们在追逐梦想过程中经历的种种困难和挫折,强调了梦想的珍贵性和对个人和民族的重要性,呼吁人们坚定信念,不忘初心,永远不放弃梦想。
“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来不及 道别。”耳机里一遍又一遍地循环着筷子组 合的《老男孩》,徒然地伤感起来,悲悯已逝去 的光阴和被遗忘在角落里的梦想。
罗曼·罗兰说:“我们年轻的时候都以为 自己会获得永生且无所不能。”记得小学时, 老师叫我们讲讲自己的梦想,大家都很踊跃, 争先恐后地说自己梦想当作家、设计师、画 家、宇航员……那时候我们很单纯也很幼稚, 总感觉梦想离我们很近,只要长大,我们的梦 想就会实现。
很快我们升入中学。我们梦想着没有作 业,不用学习;我们梦想着没有补习班,不用 考试;我们梦想上大学、谈恋爱或者在浪漫中 享受自由。时光如梭,转眼间我们大学毕业 了。社会很现实很残酷,梦想似乎成了奢侈 品,遥不可及。彷徨、无奈,“曾经志在四方的 少年,羡慕南飞的雁”“任岁月风干理想,再也 找不回真的我”。还有多少人仍记得曾经的 梦想,还有多少人仍在为梦想坚持着。
似乎更多的人像《老男孩》里的肖大宝和 王小帅一样,为了在这个钢筋混凝土铸成的 繁华都市里生存,将梦想深深地埋藏在心 底,几分孤寂伴着几分落寞的凄凉。曾经梦 想当作家的你,可能再也没有摸过毕业时 爸爸送的钢笔;曾经梦想当设计师的你,可 能再也没有留意过生活中创意的点点滴 滴;曾经梦想当画家的你,可能再也没有去 看过一次画展。为了生活,你每天忙碌奔 波,终于你的奋斗有了回报。在这个繁华的 都市里有了属于自己的家,自己的事业。可 当你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是否还能记 起最初的梦想,是否还记得为了梦想寒窗 苦读十几年,是否还记得为了梦想十几岁 就背起行囊远离家乡……然而韶华易逝, 青春不再,那个美好的梦似乎就这样戛然 而止,没有结局。
然而,梦想和经典一样,永远不会因为时 间而褪色,反而更显得珍贵。人生在世,生命 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断层,可能快乐被 两块叫做“不快”的东西夹着。可有谁知晓我 们的梦想被夹在了哪里?我们惟一能 做的就是回过头去把它挖出来,然后 永远不会放手。或许我们永远都到达 不了梦想的彼岸,但是那份执著还会 延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梦想也 是如此。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中华 民族虽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但我们的 民族从未放弃梦想。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 在这片黄土地上辛勤耕耘,抵御外来的侵略, 捍卫我们的主权和尊严。终于在21 世纪, 2008 年北京奥运会、2010 年上海世博会实现 了我们几代、十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梦想。 所以说,梦想没有断层。
走在校园里,看着一张张充满朝气的脸庞。我想对他们说,梦想在现实面前很脆弱。你们千万不要因为昨天的沮丧而令明天的梦想黯然失色,也不要因短暂的忙碌奔波而忘了你们来时的路。就像那首歌唱的:“最初的梦想紧握在手上,最想要去的地方,怎么能在半路 返航。最初的梦想绝对会到达,实现了真的渴 望才能够算到过了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