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学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了“到2035年,学校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这一远景目标。围绕这些目标,《规划纲要》部署了哪些主要任务?
要实现学校发展的远景目标,必须要用高水平大学的标准来衡量各项工作,推动各项任务,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作为中心工作,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以一流学科建设为龙头牵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国际开放办学为有效载体,以思想文化为精神支柱,全面推动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人才队伍发展、学科建设振兴、学术科研创新、社会服务支撑、国际合作交流、文化传承创新七大建设任务,实现三个“率先”,即率先发展特色优势学科冲击国家“双一流”,率先发展专任教师、管理服务与教辅三支队伍,率先发展高层次国际合作交流。
一是为确保特色优势学科冲击国家“双一流”,从现有学科中遴选一个学科优先重点支持,培育建设世界一流建设学科,确保该学科排名进入全国前20%,打造具有引领性的学科高峰。学科建设方面,强调学科建设对标竞进,将12个学科分成一流学科攀登、高原学科提升以及基础骨干三个学科层次纳入首轮学科建设项目,对学科建设开展周期性评价,对纳入项目的学科实行动态调整。
二是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关键在人才,推动人才队伍的主要举措有: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与培育,加快制定国家高层次人才培育办法、完善高层次人才服务体系、加快引育学科领军人才、充分发挥柔性引进人才的作用、以加强博士后工作站建设打造高层次青年人才“后备军”。推进学校人员总量管理改革,推动岗位分类管理。健全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差异化标准以及不同学科领域的差异化评价标准,建立健全以教学科研岗位为主体、兼有教学岗和科研岗的多元教师岗位分类管理体系。面向社会招聘与岗位职责相匹配的管理人员,制定与管理工作性质和岗位职责相一致的评价标准。完善管理服务人员的职员发展体系,拓展管理人员高等教育管理系列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路径。加强教辅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建立适合教辅岗位特点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探索建立本校优秀毕业生预培选留制度,积极联系对口支援高校和合作高校,以奖代资,储备师资。出台教师创新发展支持政策,为中青年教师搭建一流平台。
三是为开拓合作交流新局面,实施“一流学科全球伙伴建设项目”,健全“学院为主体、教授为主角、项目为纽带”的国际合作交流工作模式,重点抓好中外联合办学机构、高等学校学科引智基地申报,提升留学生培养质量、围绕一流学科建设任务组建2-3个战略型国际科技合作团队、高水平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等工作。
四是学术科研创新方面,坚持“需求牵引、凝练特色、强化协同、重点培育”发展思路,构建大平台、大团队,产出大成果,着力从加强区域科技研发重点领域布局、强化国防军工重点领域布局、明确科研创新发展主攻方向、积极参与高能级平台建设、全力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推动区域及校级协同创新平台建设、重点打造高水平新型智库、完善智库人才考核评价机制、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协同攻关、加强对重大项目与科技成果奖的组织培育10方面推动科技创新能力全面增强。学校在“十四五”时期明确了科研创新发展主攻方向,包含新材料、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人工智能、核废物处理处置与辐射防护、环境生态生物效应与生态治理、拉丁美洲研究等13个优势特色主攻方向、19个特色培育方向、20个新兴交叉方向,通过集中力量、重点发力,加快形成科研创新领域特色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