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霞,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几十个学期都被评为“优秀”;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和获得各类“奖教金”,连续九年获得学校第二、第三、第四届“优秀教学质量标兵”称号,“最美教师”称号,第一、第四届“师德先进个人”。她的学生们这样描述孔老师,“她对学生的爱直抵灵魂深处”“难得的好老师”“能成为孔老师的学生很幸运,上她的课总是收获满满”。
而孔老师面对这样的荣誉和评价, 笑着说:“这一生最正确的选择是当了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抉择是选择留在了南农,她将不负学校所托、不负学生所望,全身心地耕耘在教学一线,用更多的光和热点亮更多学生的人生梦想。 ”
坚守育人本心
1994 年春,孔繁霞老师作为引进人才进入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当时学校条件相对艰苦,面对其他高校伸出的橄榄枝,孔繁霞不是没动摇过,站在人生重大转折的十字路口,她的心里全是学生。 “不行,作为人才引入的我,不能什么还未做出来就走,这绝对不行!”孔老师割舍不下深爱的学生,割舍不下学校的厚望,良心上难以说服自己,更不是她做人的准则。最终她留了下来,承担了全年 700~800 余节课时量,而这一留,就到了现在。
虽然教学工作量大,但孔老师也绝不降低教学质量,对自己严格要求,早上第一节课提前 30 分钟进入课堂准备,等候学生,做到以身示范。 她总是说,教师最根本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育人先育德,德高为师,育德者先育己。而正是由于孔老师的表率,学生争相模仿,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正如《韩诗外传》中:“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这也是对孔老师最好的形容。
攀登教学高峰
“既然留下来了,那总要干出点成绩。”孔老师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上世纪 80 年代末国家开始实施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各高校要求学生必须通过四级方可获得学士学位, 英语学习成了重中之重。 当时工学院四级通过率仅仅30%左右,严重落后于本部的通过率。 如何提升英语教学质量?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 一系列问题摆在了面前,孔老师没有畏难,反而坚定决心,争取五年时间赶上本部,同时制订了五年计划。 2002 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本科分层分科教学实验改革,对学生水平进行细致的研究与分析,追求创新、把握层次、多维度、系统性进行课程设计,摸索形成了不同的教学模块与方式,实施学生滚动分配方案,对学生因材施教,促进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全面发展。 孔老师的方法初见成效,2002 年底四级考试,孔老师所带 A 班,通过率就达到 100%。
在后期,孔繁霞老师也积极承担起转入工学院的研究生英语教学。由于在这块教学没有经验,孔老师便苦心钻研研究生英语教学与发展,常常备课至深夜, 为了把握考试方向, 到书店把市场所有涉及学位考试的资料都购买收集到,不断地摸索研究,精心为学生备考编辑有针对性材料,并进行全部讲解,当时一周 8 节课的固定课时她认为远远不够,便利用业余时间补课。功夫不负辛勤人,她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帮助学生获得真正的提升,使他们充满自信,充满希望。 第一年 28 名研究生参加学位英语考试通过率就高达 96.43%,接下来通过率也都在 96%以上,一直保持着优异的成绩。
深藏师生浓情
孔繁霞坚持不落下任何一个学生, 她想方设法调动学习困难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帮助其改变落后状况、发掘个人潜力。孔老师鼓励学生来推翻自己的观点,着力培养学生的战略思维,使他们敢于怀疑,善于思考,不唯书,不唯师,具有辨证、创造性的思维品质。 她用课堂打开学生们的视野,形成了一个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良好教育环境。而正是她对教学的投入,对学生的挚爱、坦诚赢得了学生的信赖,学生的信赖又感染了孔老师,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几乎每一个学生都称赞孔老师为其良师益友。同时孔老师教学评价几十个学期均为优秀,并连续三届(三年一届)获得南京农业大学优秀教学质量“教学标兵”称号,现在更是获得了“师德标兵”的称号。
由于长期艰辛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积劳成疾, 孔老师的身体严重透支,2017 年春,她患了重感冒,发着烧,以至于走路都不能把握方向(当时不知已经是病毒侵袭大脑运动神经系统),在通往教室的走廊不由地偏离方向撞到墙上,就这样还坚持上课,最后倒在了教学岗位。后被学生和徒弟送进医院,经医生检查确诊为病毒性脑炎,病情发展很快,从无法站立走路,到失去知觉、昏迷,最后危及生命,在 ICU 进行了一周的紧急抢救。 她挺过来之后,医生说这是奇迹。 也许是上天眷顾孔老师多年的辛苦与付出,挽回了她的生命。 后来她却说,“我从死亡线边绕了一圈,是课堂、是学生的呼唤和爱留住了我。”休整一段时间后,孔老师义无反顾地重返心心念念的课堂,现在虽已接近退休,但仍以饱满的热情,秉持初心,坚守在她热爱的三尺讲台。
孔老师的一生离不开讲台,她将痴情一片挥洒在方寸讲台,用直抵灵魂深处的爱成就学生,也成就自己!
(全媒体中心 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