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南京工业大学 - 《南京工业大学报》

写在国庆前

作者:化工 2004 蒋子纯    
2021-10-01     浏览(127)     (0)

马上就是国庆节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中秋的白肚皮。我的窗帘没拉满,月光穿过窗玻璃撒了一地。 银盘一样的月亮挂在天上,像朋友圈里说的那样“还以为天亮了”。

国庆前后,往往都是中秋,只是有时候中秋早些,有时候国庆早些。 记得 2020 年的时候,国庆和中秋是同一天,当时小孩都很郁闷,因为假期少了两天。 今年又是中秋早些,写文章时恰逢中秋,所以叫写在国庆前。

因为月光太亮, 我睡不着。 躺在床上给朋友发信息。 朋友说,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爱看阅兵式了。 国庆节对于小时候的我来说, 就是七天假期和山一样多的作业。阅兵式现场,很多频道转播,全都是军人,走着一样的步子,很是单调枯燥。 爸爸坐在沙发上,看着电视里的方阵,来一个夸一次:“看他们走得多齐”。我撇着嘴:“才不要看”。 当时确实还太小,什么都不懂,甚至以为美国有个“美”字,它一定是个更好的国家。如今再看阅兵,才知道那不是“单调枯燥”,也不是简单的整齐划一,而是甲胄在身,重任在肩的一种担当。 阅兵式展示的也不仅仅是军容军貌,而是一个国家的精气神,一个国家的力量。长大后,我在享受太平盛世的岁月静美时才更真切地领悟到“军强则国强,军威则国威”这句话,才对自己生在华夏、身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与自豪。

或许不是越来越多的人看阅兵式了, 而是同一个年代的人成长了,看懂了阅兵。 小孩总是喜欢玩乐的,喜欢叽叽喳喳的鸟和奇形怪状的石头, 一板一眼的事物总不讨他们喜欢。 就像我小时候写个字, 不是横不平,就是竖不直。 “字如其人! 字如其人! ”老师恨铁不成钢。 确实,我还是喜欢稀奇古怪的东西,喜欢研究小众的穿搭,喜欢淘些冷门的好书,喜欢逆着大众舆论的方向思考。所以我一直相信世界上有各色各样的人,毕竟没有一样的字迹。

但个体差异再大,成长总会赋予其相同的时代烙印。落笔有轻有重,你写楷体,他写草书,我再自创个“龙飞凤舞”,但总归都是汉字。 看不看得到笔锋,都是中国字。

1949 年 10 月 1 日, 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无论你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还是海外华侨……全都站起来了。 听得见的、听不见的,都热泪盈眶。

然后郭沫若写道:“半个世界在中国的阳台上谈笑风生”。

那年十月六日是中秋,战争结束的第一个中秋,家家户户都围着餐桌谈笑风生。

如果我生在彼时,没有高铁也坐不起汽车,但就算是走路,我也要回家。 无论一路上多么奔波,还是要回家。 抗战道路曲曲折折已经走过,以后只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