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记录发展足迹、回味精彩瞬间、铭记感动故事,回首极不平凡的2020年,注定在学校史册上留下浓重的一笔。这一年,我们迎难而上、同舟共济,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教育事业发展,经受了疫情防控大考;这一年,我们负重前行、攻坚克难,推进“一扩两提”主要工作,致力扩展办学空间、提升办学层次、提升治理效能;这一年,我们牢记使命、勇往直前,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新闻记录时代脉搏,宣传凝聚奋进力量。我们通过“岭南师范学院2020年重大新闻事件盘点”,分享过去一年来的喜悦与荣耀、艰辛与感动,为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大学汇聚磅礴力量。
高举旗帜谋划发展
2020年,学校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创新理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党对学校工作全面领导,更加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更加坚定教育报国、立德树人的自觉担当。学校党委召开21次党委常委会,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找办学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答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常设议题,全年开展12次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全校开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学习宣讲超过70场,组织学生宣讲员学习宣讲党的创新理论,营造全校上下重视思想理论武装的浓厚氛围;召开岭南师院第六届教代会暨工代会第一次会议,吹响了奋力谱写学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集结号”;召开中共岭南师范学院第一届委员会第三次、第四次全体会议,对学校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和谋划部署,推进办学事业高质量发展。
领导专家关怀指导
2020年,上级领导、专家学者关心关注学校成长与发展。马兴瑞省长、张义珍部长、王曦副省长对学校工作作出批示;任友群司长勉励学校要发挥好教师教育母机作用,紧密对接粤西地区需求,在教师定向培养、专业发展、基础教育改革等方面做好支撑;景李虎厅长莅校指导,鼓舞士气;郑人豪书记、姜建军市长、曾进泽市长等湛江市领导对学校各方面工作给予大力支持;薛其坤、杨学明、常进、张跃等4位院士莅校指导学科专业建设。
同心战“疫”共克时艰
这一年,学校克服缺物资、缺设备、缺经验的困难,坚持疫情防控和办学事业发展 “两手抓”“两手硬”。把好学校大门的校卫队员、维护学校秩序的志愿者、面对直播镜头略显羞涩的老教师、守护师生生命安全的防控工作人员成为最深刻的记忆;《期待春天》《安》《主播》等原创歌曲唱响战“疫”主旋律;各届校友捐赠抗疫物资,与母校共克时艰;向疫情重点地区学子发放专项补助、为困难生提供“爱心健康包”、在宿舍楼教学楼附近设立饭菜移动售卖点、为2万多学生邮寄教材、如约为每一位毕业生拨穗等,学校的温暖无处不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3月2日,学校全面开启线上教学,党委书记刘明贵、校长兰艳泽与学生“云共享”“思政第一课”《决战非常之“疫”,汲取成长力量》,老师们克服困难变身为“主播”,涌现出一批批线上教学先进典型。
党建引领立德树人
学校在党委坚强领导下,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不断提升思政工作质量和水平。学校被立项为省高校第三批“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被列为省“三全育人”示范性建设单位。成立“智慧雷阳书院”,“立德、启智、笃行、卓越”,传承和弘扬书院文化和师范教育精神;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搭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相互融通平台。党建思政研究成果丰硕,获省级以上奖项30项,党政思想政治研究会会刊《铸魂》创刊,启动“培根工程--岭南师范学院大学生思想引领行动”“学习、研究、实践”一体化工作模式不断深化。致力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标杆岭南”、打造校媒精英的“金笔岭师”等榜样工程盛大举行,建强思想引领工作队伍;坚持“两代师德一起抓”,培养扎根基层的“四有”好教师,“援藏良驹”“海岛教师”成为岭师人才培养新名片。加强校友工作,成功举办2020年校友年会,共话学校发展大计。
扩展空间优化条件
湖光校区建设项目列入省、市重点项目,800亩土规调整指标获批,11月28日已正式奠基;南大门及道路提前开通,有效解决师生出行难问题;教师技能实训中心揭牌启用,对师范生技能培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积极作用;职业教育学院揭牌成立,宣告了岭师在职业教育领域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第五教学实训楼拔地而起、第十三期学生公寓破土动工、昌明苑焕然一新、人才公寓即将启动建设……各项工作稳步推进,进一步增强了办学条件支撑。
内涵发展提升质量
学校坚持内涵发展,致力提高办学能力和水平。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出炉,岭南师院三年拉升119位;在武书连中国大学排名中,近三年稳居广东高校20强,学校排名不断攀升。学校被推荐为广东省拟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3个专业列入拟新增硕士学位点。“冲补强”三年建设期满,评议专家组进行专项评议。1门课程获批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10门课程获批省一流课程;新增4个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1个专业通过IEET工程教育认证专家考察;新增省级示范性教师教育实践基地20个,总数位居全省第二。获2020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广东省特殊儿童发展与教育重点实验室正式揭牌,是省内首个特教省级重点实验室;“广东沿海经济带发展研究中心”在省社科联评审中获良好等级,在全省75家基地中排行第15位。成功举办“新师范+教育信息化2.0”高峰论坛、省物理年会等,全年举行报告会讲座100多场。
深化改革优化治理
2020年学校坚持问题导向,着眼未来事业发展,聚焦社会和学校发展所需以及师生所盼,对接国家与地方发展需求,结合学校“新师范”“新工科”建设,对处科级机构进行优化重组,授牌成立巡察办公室、地理科学学院、国际教育与文化学院、教学发展与质量测评中心等12个机构。高效完成干部换届,选优配强高素质的学校中层干部队伍,提拔正处级干部43人,副处级干部86人;开展系列干部培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一年来,学校获“全国内部审计先进集体”“全国政府采购百佳高校”“广东省教育系统政府采购工作先进集体”“广东省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广东省高校档案工作先进集体”“第六届全国高校社科优秀期刊奖”等多项荣誉。
人才培养成效明显
学校致力探索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为未来学校人才培养改革探索新的路径。2020年,全校师生坚持疫情防控和事业发展两手抓,扎实推进人才培养工作,取得突出成效。533名应届毕业生一战成“硕”;学生摘得国家级、省级奖项175项,在省第八届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1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6项,一等奖数量超过前两届总和;获“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1金3银9铜;学生参加数学、化学化工、机械设计、广告艺术、数字艺术设计、健美操等各项国家级、省级大型赛事,捷报频传。
扩大招生促进就业
2020年,学校落实“提毛”工作部署,本专科共扩招3800多人,招生人数首次突破1万,招生省份增加到22个。高分优先投档分数人数195人,比2019年增加58人,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招收公费定向师范生777名,公费师范生招生人数和在校人数继续排在全省高校首位。与爱尔兰高威-梅努斯理工学院合作举办的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获教育部批准,完成首届招生工作,实现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零的突破。9月,6800余名2020级本科新生入学,开启了属于他们的岭师旅程。5000余名2020届毕业生则迈向社会,进入就业市场。学校多次召开就业工作推进会,通过“汇政策、拓渠道、云招聘、优服务、精帮扶、促签约”,助力广大毕业生渡过疫情中的就业难关,全力促进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在武书连2020本科毕业生质量排行榜中,位居广东高校第18位。
深化合作服务地方
这一年,学校继续主动融入地方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开展教育扶贫、科技扶贫等,用教育科研助推粤西地区教育改革发展,充分发挥学校作为广东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的“主力军”作用,助力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加强校地、校企、校校合作,承担多项国培、省培项目,与雷阳实验学校、巴斯夫、中海油等学校、企业在人才培养、科学教育方面的深度合作;成立湛江市港澳台侨青少年文化交流基地等;与湛江市教育局协同开展美育浸润行动计划、与地方基础教育学校建立“教师发展合作共同体”“协同育人共同体”;与麻章区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致力开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双赢”新局面,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