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江西师范大学 - 《江西师大报》

丫山之行

作者:音乐学院李艳萍    
2021-09-15     浏览(180)     (0)

图/音乐学院 黄再霖


人与山水之间就像是人与人之间一样,要靠缘份才能接近的。

今年机缘到了,我参加了学校工会暑假组织的教工疗养活动。一上火车,我时而看书,时而看窗外的天,时而做个小梦,时而吃点小餐,一副很小资的样子。两小时的火车,外带一小时汽车,我们已经在位于赣州市大余县丫山森林公园的怀抱里了。听说这里的服务员每个人都会一门以上的乐器。此言果然不虚,一下车一个中年男侍者用萨克斯吹奏乐曲欢迎我们入住——大龙山生态酒店。

一切都随着山野的风飘荡起来,丫山之行就这样开启了。

传说

我不是个粗心的人,但一定是个粗放的人。每次无论去什么地方游玩我都像跟梦游一样,糊里糊涂的好像来过,又什么都印象不深刻,是一个匆匆的过客,走过了,看过了而已。我认为一切没有深度没有观察的旅游都叫梦游,我在这里又不在这里,我在里面又在外面。

出于对第一次疗养的敬畏,我来到这个地方就有一种莫名的好感,我居然查阅起关于丫山的相关介绍,想从中找到一些值得我来到这里的理由。

度娘说:丫山地处江西名城古府南安,位于江西省大余县黄龙镇大龙村国家森林公园,因最高风双秀峰呈"丫"字形而得名。最高峰海拔906米,从古至今融道教、儒家、佛教千百年来相辅相成,景区内森林覆盖率达92.6%,山中秀木成林,瀑布成群,竹清茶香,奇花佳木遍布,负氧离子含量极高。在当地,丫山地名的来历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唐代地藏王到南方巡视,路过此地时,看见这里水秀山美,便有心选择这里作为建寺宝地。却不曾想他从云层落下时下脚过猛,将山峰踩为两半,状若“丫”字,丫山便由此而名。原本峻峭的山峰被踩踏成两半,地藏王好不后悔,只好另行选择不太远的九华山作为建寺之地。但他仍对丫山念念不忘,聪明的弟子洞悉了他的心思,便选了丫山斜对面的南山建立了一座寺庙,与九华遥相对望,清晨驻足静听,九华钟声也隐约入耳。

独享

第二天起个早,太阳还在山的背后,天空湛蓝无云。我独自一人随心而行,登上“天行健”栈道。索性就不等大队伍的健步走活动了,甩开手独自阔步向前,一个人拥揽整座山,感觉好的简直爆棚。

桔红色的栈道骑山腰蜿蜒而上,宽大舒适,高空俯瞰定像一条巨龙盘卧在山上。两边的林木繁密葱郁,空气异常清润,负氧离子奢侈而又无私地散发着,顿时觉得皮肤光滑水嫩了许多。就这样,我左转右弯风一样轻盈地走着,走了许久还是未见一个行人。难道我真的是最勤快的那个人吗?有点小傲娇,必须给自己奖励朵小红花。

栈道因其蜿蜒所以平缓而上,路上很安静,偶有不知从山上还是山下传来的狗叫声。山谷底的流泉与瀑布被浓密的植被遮挡,能看见的就是各色植被在微风中悠悠扬扬的样子。约半小时左右我就到达了近山顶的一个平台,再往上就是一段原始山路了,或许还没有建造完工。

肚子饿了,我悻悻下山,在栈道入口遇到天行健栈道健步走活动的同事们。而我,来到品味不错的餐厅,静静地选一处看得见风景的座位独自享受着第一顿早餐,享受着一个人的狂欢。

贪婪地深呼吸,双手高高举过头顶,我慢慢闭上眼睛,用思维的触角去感受天地给我的滋养,这一刻物我两忘!

感恩

乐不思蜀的感觉不是每一次出行都有的。最重要的一点是:这里是自由的,没有牵绊、没有应酬、没有任务、没有多余的思想。加上泳池、健身房、书吧、啤酒屋、星空、卡拉0k、电影院、竹林、幽谷、流泉、古藤、云海,没有一处不给人留下记忆的。舒适而灵动,自然而现代。朴素而大气的山林中就连蚊子都不来打扰人们,人们用各自的方式尽情地享受着这里的一切。

五天四夜的美好时光仿佛被凝固在了记忆中,闭上眼睛就像幻灯片一样一张一张地跳动着。那抬头看见了的蓝天,走过的山路,听见的流泉长时间地印在脑海里,成为一种喜悦的回响和津津乐道的经过。

感恩这一次美好的旅行,感恩学校,感恩丫山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