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石油集团济柴动力有限公司 - 《中油济柴》

公司开展精益化能源管控
推动降本增效

2021-07-31     浏览(126)     (0)

公司采取一系列措施实现降本增效,其中优化用电计价方式并调整供用电合同,改变了以往按照最大需求量缴纳电费的方式,利用新政策计算方式发现能够降低成本、提高运行效率和经营效益。一系列实实在在的精益化能源管控措施让公司实现年度水、电、天然气累计支出同比下降超20%。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可能因为实际情况而产生变化。


本报讯 (特约记者才志远) “平均一度电七毛五,一个月的电费支出减少了30余万元。”

近期,公司的能源管理人员在结算公司月度电费时,这样总结道。

2020年以来,公司按照集团公司全面做好提质增效各项工作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精益化能源管控,通过一系列降本增效新方法、硬举措,有利促进了公司的健康发展。

“现在,我们的能源消耗占非原料成本的比重,在同行业企业中处于较低的水平。”动力服务部工作人员表示,能够实现用能消耗的大幅下降,得益于公司在能源管控方面扑下身子开展政策研究与内部优化。特别是用电管理环节,公司通过细致了解当地的供电规则,充分结合运行实际,协调当地供电部门调整了用电计价方式,一年节约用电支出240多万元。

多年来,公司一直采用当地工业企业常用的电力负荷“最大需求量”标准缴纳电费。这种缴纳方法的优点是缴费数额较为稳定,更加适合生产经营饱满的运行周期,但在公司近年来大力实施提质增效和成本控制的过程中,以“最大需求量”为标准的缴费方式反而限制了降本效果。

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全要素能源管控,公司加大了相关政策研究力度,深挖降本增效方法,经多方搜集信息,了解到供电公司新增了按照电力负荷“实际需求量”标准缴费的计费方式。动力服务部迅速整理出多年来公司的电力运行数据,结合实际产能,经过仔细计算,发现采用新的计费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成本、提高运行效率和经营效益。公司立即与供电部门取得沟通,双方重新签订了供用电合同,完成了电费缴纳方式的调整。

“可别小瞧这计费方式的细微变化,一度电能省0.16元,仅六月份就为公司节省电费超过23万元。”按照公司能源管理人员的话来说——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调整缴费方式带来的降本增效效应明显。

此外,按照“一切成本费用皆可降”的经营理念,公司还大力开展了全员、全要素能源管控、节支降本攻坚战,充分利用疫情期间市政部门的相关优惠政策,合理调整动力设备运行状态,串联优化厂区动力管线,提高用能设备运行效率……一系列实实在在的精益化能源管控措施,让公司实现年度水、电、天然气累计支出同比下降超20%,为公司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