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怀胎, 瓜熟蒂落”,孕妇产后身体、心理出现很大变化,导致很多产后不适或疾病困扰着产妇。 中医学认为产后亡血伤津、瘀血内阻、多瘀多虚,由于产妇体质不同或者不合理“坐月子”, 大部分产妇出现产后恶露排出不净、 产后缺乳、产后抑郁、产后腰部酸痛、 尿失禁、 器官脱垂、便秘、 长期疲劳等不适症状。治疗上早期活血化瘀、中期健补脾胃、后期固本培元为原则, 通过中医辨证论治,多种手段共同产后快速恢复,抓住女性一生中改变体质的月子时期,实现“中医保健坐月子,健康幸福两代人”。
产后中药调理——疗效显著,喂奶安全,冲服方便
产褥期是产妇分娩后身体各器官复原的一个重要时期, 产后气血两虚,寒湿邪气容易乘虚而入,无论产妇体质如何,都可服用生化汤加减以及时祛瘀散寒,养血益气,对于产后出现其他病证者, 可中药辨证论治,综合调理。 中药内服可快速恢复气血,减少产后病的发生,是最直接的产后调理法。
产后中药督灸发汗——沿袭古法, 驱散风寒,温阳益气
中药发汗以中医经络为基础, 生姜打碎后与药物混合铺于产妇督脉、腹部、腰部等,运用艾绒在生姜上燃烧, 以达到温补阳气、发汗保健的功效。 针对产后经络不畅、手脚冰凉、月经不调、 脾胃虚弱等问题,通过行气活络、祛湿除寒,发汗同时温补阳气,攻补兼施, 改善身体各种亚健康状态。
产后中药足浴——开辟新径,“用脚吃药”, 药到病除
“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 足底反射区关联着人体五脏六腑。 产后中药足浴通过中药的药性和温热作用刺激足部反射区,使各组织器官的气血运行通畅,达到强身健体、祛除病邪的目的,可降低产后各种疾病的发生,从而促进产后身体康复。
产后中医通乳——疏通乳络,调畅情志,促进泌乳
中医认为产妇缺乳一般由气血亏虚和肝郁气滞引起, 素体脾胃虚弱、气血亏虚或产时出血过多以及产后情绪变化都会导致产后缺乳的发生。 中草药源自天然, 其补气益血、通经活络、 调和脾胃的药性使其具有显著的通乳下乳之功效。 配合中医外治法“改良雷火灸”,轻松解决产后积奶, 安心母乳喂养。
产后中医保健可以帮助产妇促进血液循环,消除分娩疲劳, 改善睡眠等,并可调节经络气血,增强产后抵抗力, 有效促进产后泌乳,促进恶露排出及子宫复旧,增加产妇舒适感,促进产妇身体尽快康复,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金延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