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天上见》是由蒋雯丽自编自导的自传式电影。影片讲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双亲不在身边的女孩小兰与姥爷之间相依为命的故事,爷孙俩真挚深沉的情感,使得整部影片从头到尾都透着细腻与感人。这部作品没有华丽的道具装饰,更没有大牌的明星主演,作为蒋雯丽的导演处女作,这部影片呈现给我的更多是平凡生活中亲情的温暖与和谐。虽然故事发生在距离我们很遥远的年代,在许多细节中也表现出强烈的年代特点:铁炉子、搪瓷盆、搪瓷水杯、破破旧旧的老房子和带有岁月痕迹的人们……同时,这是一部在叙事上非常私人化的电影,用叙述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几乎完全由回忆性细节构成的故事。其中有百分之七十的剧情来自蒋雯丽自身的童年经历。她用最朴实无华的方式,让我们隔着屏幕感受到长辈的无声或有声的慈爱,以及那个并不美好安逸的时代里人们内心坚守的温暖以及人与人之间最质朴、最和谐的关系。
这部影片最能打动人的地方,不在于情节,只在于它用最朴实无华的方式将主人公和姥爷的生活作为那个时代缩影的真实写照,使观众们悟出在平凡岁月里亲人之间的温暖,才是这世间最美好的、永不褪色的东西。影片中,小兰的父母因为政治原因被安排到新疆建设工作,留下小兰和姥爷两人相依为命,从不会自己梳头发、生活起居需要姥爷照顾、受了委屈就躲到柜子里抱着洋娃娃吃糖的年幼的小兰,到成长为一个逐渐懂事、会操劳家务的小兰,小兰逐渐成长,而姥爷日渐年老衰弱,直到变得无法照顾小兰,直到生活无法自理,直到慢慢坐在藤椅上睡着。这部影片在每一个细节上,都有它的点睛之处。姥爷知道爸妈无法陪在小兰身边,害怕小兰孤独寂寞,便以爸妈的口吻写下一封封“来自新疆的信件”,甚至为了使她信服,特意托人买来新疆特有的哈密瓜给她吃。即便生活贫穷艰苦,姥爷也还是会捐给乞讨的老人五分钱,省吃俭用也不忘每天给小兰喝一杯麦乳精。小兰姓蒋,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处于不利地位,在学校总受人欺负,为了小兰的未来,姥爷鼓励她学习体操。爷爷对小兰的爱是无微不至的,是不求回报的。小兰是他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亲人,他不忍心就这样离小兰而去,他热爱兰花,也期盼着小兰的父母能够早日回家,兰花便是这仅存期盼的象征。因为他告诉小兰,等兰花开花了,她的父母也就回来了。
这部电影虽然主线叙述的是小兰与姥爷的感情故事,但对于周围环境的渲染,也极为深刻。在那样一个艰苦的年代,人们的邻里关系却十分融洽和谐。姥爷为邻居带报纸,家里常常有客人拜访喝茶聊天,除夕夜邻居们都来家里帮忙包饺子。这种朴实而真切的邻里关系,也是那个时代最真实的写照。可以说,这部电影的每一类型角色都有它存在的象征意义。如姥爷代表着老一辈的革命者,是他们的努力换来现在生活的安定,虽然他们也终究会伴随着岁月逝去,但新一代的子孙便是他们生命与希望的延续。小兰,她代表着未来时代新的希望。她是幸运的,有那么爱她的姥爷陪伴着她,可她也是孤独的,因为成长的道路最终只能一个人走。
纵观整部电影,不难发现小兰从小缺失父母的庇护,姥爷也最终因为年老而不能再陪伴她,知心姐姐小翠的意外牺牲,同学们的冷嘲热讽,甚至姥爷死了之后,送棺材的司机都不认识小兰,不曾为她停车,而她也因此错失参加姥爷葬礼的机会。几个月后,远在新疆的父母终于有了来信,而姥爷却永远的离开了小兰,或许是因为小兰长大了,有能力照顾好自己,也或许是她在人世间有了依靠,姥爷才肯放心的离去。这种深沉的爱,相信众多现实家庭都能产生共鸣。朴实无华、简单易懂的剧情,却使无数观者潸然泪下。身为儿女的我们,对于自己的长辈来说,是生命的寄托与延续,他们用无私的大爱成全我们对人生的追求,告诉我们何为是非对错、如何成长。这样特殊的关系,无论时代如何变革,都不会有丝毫改变。在有限的岁月中,我们应该珍惜这份爱,学会陪伴,学会懂得他们的良苦用心。
时代也许并不美好,可人性能够光芒万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