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鲁东大学 - 《鲁东大学校报》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作者:张淑敏    
2021-09-15     浏览(140)     (0)

这篇文章主要赞颂了教师的高尚品质和奉献精神,指出教师应当承担起教育使命,用实际行动报答老师的教诲和付出,让老师成为每个日夜都心存感激的灯塔。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是一个平凡的称谓,却有着一生不平凡的使命。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老师们不仅给了我们看世界的眼睛,也丰富了我们看世界的维度。他们用言语播种,用汗水浇灌,他们的谆谆教导是我们一生读不完的书。

学高身正成世范,教书育人铸丰碑。中华从不缺师辈楷模,有如“全国最美乡村教师”“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张桂梅、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已是多所名牌大学教授的叶嘉莹、“2018年度感动中国教师人物”张玉滚、离乡远赴大山支教的支月英......他们坚守教育报国初心,牢记立德树人使命。在开学第一课上演讲的张桂梅老师,让我尤其深刻,她立志用教育扶贫斩断贫困代际传递,为建成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不遗余力,践行着“只要我还有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有人说,张桂梅除了一副瘦弱的身躯是自己的之外,没有孩子、没有亲人、没有家,她却说:“不,我有一颗火热的心,这颗心里面有党,有人民,有学校,有国家,有千千万万的孩子,我什么都有!”她用一言一行充分展示出了人民教师潜心育人的精神和以德施教的师者大爱,更体现出了一名共产党员初心如磐的精神品质和家国情怀。黑发织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师者仁心,是每位教师应具有的高尚品质。

诚然,要想去赞颂教师,并不只是忝然执笔,用文通残锦去抒发内心崇崇之敬,更应该将这份敬佩与赞扬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让成就教育的人,看见教育的成就。尤其是我们大学生,求学之期渐尽,更应不负韶华,力争上游,争做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新时代中国青年,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驰目未来,效仿前辈将个人之力汇入时代洪流,念众师传教之恩,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如有诗云:新枝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我们学生当铭记老师的苦心孤诣,传之以学,授之以教,鱼渔双授。

教师是跨越江河的座座桥墩,历经风雨矢志不移;是建造摩天大楼的粒粒基石,一砖一瓦不可或缺。他们用一生酿造青春,氤氲灵魂,播种梦想,驱散愚昧,甘为人梯,孜孜不倦,一生愿为伯乐相骐骥。吾辈笔耕于纸上,师者笔耕于吾辈心间。我们当谨记老师教诲,在追梦的路上风雨兼程。

垂教之恩,常怀于心,教师节不应仅在九月十日,而应在每个日夜。以灯传灯,心灯不灭,今不忘点灯之人,后必传灯共燃华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