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井,抓实井控是关键
1997年9月,刘泽明在司钻岗位上打的最后一口井玛4井钻至1800米时发生了井喷。玛4井因井喷而获重大发现,日产气20万立方米,从此拉开了新疆和田地区第一个大型气田——和田河气田的开发序幕。但是在刘泽明心里始终过不去的是被烧毁的钻机井架。当时井口已失控,刘泽明不甘心还坚守在钻台上想办法把井压住,有人硬是把他拽下了钻台。“三罐重浆打入井里,井口没有井控装置,根本无济于事,眼睁睁地看着井架在自己面前烧成灰烬,心疼啊!”刘泽明说道。
玛4井井喷画面深深地刻在了刘泽明的脑海里,井控成为他打井的第一根弦。他时常给员工讲,现在井控技术完善、措施齐全、装备精良,只要大家有责任心,不折不扣落实井控实施细则,严格执行“发现溢流立即关井,怀疑溢流关井检查”原则,井控风险完全能控得住。
2009年12月,阿克401井交给70549队打。阿克401井设计井深3500米,是塔里木油田喀什北对外合作区块的一口评价井,也是二勘公司首次进入年代公司(香港)反承包区块打的第一口井。刘泽明提前了解到,这口井位于海拔2300多米的帕米尔高原,距离库尔勒基地1300多公里,这里每年10月份就开始下雪。果然,搬迁第一天夜里,下了一场厚达50公分的大雪。大雪让刘泽明更加明确,要打好这口偏远井,生产组织是基础,井控工作是关键,必须做到事事都要超前考虑、超前谋划。如同下棋对弈,每下一子就要考虑到三步之外才有胜算。施工过程中,刘泽明积极强化生产组织保障,提前组织下一井段所需钻工具和井控装备,提前储备15天以上的生产生活物资。
阿克401井在设计中有600米的高风险盐膏层,实际却钻遇了近1400米。钻进中,70549队严格落实防卡措施,但还是遭遇了一次井漏险情,漏失量高达每小时120多方。正是因为堵漏材料提前储备到位,队上及时配制高密度桥堵泥浆,成功实施了堵漏,最终化险为夷。2010年8月16日,阿克401井提前60天钻至3406米高效完钻,并创造了阿克区块单只钻头进尺243.5米纪录,全井节约费用1500多万元。2011年11月,阿克401井顺利投产,日产天然气30多万立方米,成为阿克莫木气田产气量最高的井,至今还在源源不断地为克州、喀什地区供气,造福一方百姓。
阿克401井之后,刘泽明形成了一项工作习惯:就是每打一口井,都要提前介入,及早组织。他说:在我这里钻井不是从搬迁开始,而是从获得井位开始,满脑子都在盘算着这口井。一拿到井位,刘泽明主动从公司装备科要到修基础的施工队联系方式,带着大班人员去现场,照着图纸一一核实基础修的对不对。有时三更半夜守着施工队埋导管,拿着尺子量导管的埋深。虽然做这些事不在井队职责范围内,这看似“多此一举”的事让刘泽明心中有了数,完全避免了安装设备时基础对不上,打表层时因导管埋深不够而窜漏等低级问题。2018年6月,大北8井搬迁之前,刘泽明已经带领工程技术人员仔细查阅了两口邻井的资料,修井场时他还是去了现场。这口井位于山上,在它下方的山坡上就能看到完整的地层剖面,这让他很兴奋,边观察边照相传回公司工程技术科,让更多的专家帮忙参考并给出打表层的具体措施。结果,这口井表层打得非常顺利,创下了609.6毫米大尺寸套管下深380米的纪录,一开施工进度较策划周期提前了8天。
也是在阿克401井之后,让刘泽明对井控工作更加敬畏、格外重视。塔里木的井多为高温、高压、高含硫“三高”井,要想安全平稳的完钻,必须牢牢牵住井控这个“牛鼻子”。在此后每一口井的施工中,刘泽明都会成立以平台经理为组长的井控领导小组,每周一雷打不动召开井控例会,落实井控措施。每天班前会上,坚持开展井控知识问答,提升全员井控安全意识。钻到目的层前,井控装备是否完好,压力够不够,各闸门开关位置对不对,他都会亲自去看一看、扳一扳。尤其在山前盐层钻进中,严格执行泥浆工“双人双岗”坐岗制度,加强坐岗的泥浆工、控制关井的司钻以及制定措施的工程师,三个关键岗位管理,确保异常情况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置。
刘泽明说:每个环节都做扎实了,井控工作也就做到位了。这些年,刘泽明带队在与库车山前7000多米超深井较量中,从未发生井控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