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传统的组织模式
作为能源产业的黑马,页岩油崛起改变了油田产建布局。2018年12月12日,集团公司召开中国陆相页岩油理论技术进展与战略研讨会,会议强调,要大胆想、大胆试、大胆干,全力推进中国陆相页岩油革命。这一消息传出,给参战队伍以巨大鼓舞,大家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在陇东区域,技术的不断突破坚定了页岩油开发信心,更加速了页岩油开发进程。若参考美国页岩油革命周期,将来很长一段时期,页岩油开发将进入高速发展期。但是,2020年初,新冠疫情阻滞了这一预期。低油价冲击下,钻井队面临无井可打的困境,长钻员工喊出了“有井打就是幸福”的口号,在陇东集结的30余支钻井队伍人员分流,设备停摆。页岩油开发陷入低潮。
2020年6月,在长庆钻井第二项目部的一间办公室里,30多名不愿意再等的员工聚集在了一起,“页岩油一定是将来的发展趋势,在没有井打的时候,我们更要静下心来,认认真真思考如何打好井。”第二项目部经理石仲元说,智慧来源于群众,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让他们畅所欲言,总会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呼唤炮火,直接指挥战斗。在这30多人里,有40656钻井队队长向平虎,有40025钻井队队长何积鹏,他们曾经创造过“11开11完”的纪录,无论从队伍管理还是技术提速上都有一套。这些人里面,也有部分钻井队的党支部书记、副队长、技术员,他们都是抽调来的精英。
“按照集约共享的原则,用最小成本、最小井场打出最大平台、最快速度,以及最长的水平段,实现最长最大最快最优目标。”向平虎介绍,这个平台设计有多大,谁心里都没底,但他们还是将平台水平井数设定为40口、施工钻机按照4部运行进行推演。在现场来回勘察复测,在图纸上反复演算,每一台设备、配件,每一根管线、电缆都纳入到统筹考虑的范围。
历经44天的集中研讨、论证、现场计算等方式,“11432 ”大平台运行管理模式正式出台,即一个平台,一支队伍,四部钻机同时施工,执行思想、方案、制度三个统一,实现成本、时间两个精准控制,达到安全生产、减少井场用地、缩减人员配置、降低运行成本、缩短建井周期,确保页岩油开发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这套运行模式彻底颠覆了许多传统的钻井理念,一套人员同时运行四部钻机,钻机不再以队号命名,而是分为1、2、3、4号机组。每两个机组共用一套动力及循环系统。在石油行业,从来没有哪一个钻探公司尝试过这样干,但长庆钻井敢于这样尝试。
这也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地面管网、地下井网、功率分配、控制系统等等都需要重新设计改装,就连循环罐摆放位置也与之前彻底调换了位置。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按照以前的打井方式,一部钻机配置两台到三台钻井泵,但现在1、2号机组共享3台钻井泵,设备总量是减少了,但如何控制?由谁来控制?压力系统调配怎样才能满足现场需要?这许许多多的问题,经过长时间的探讨、试验,以及改进,都得到了根本解决。
经系统测算,这套运行模式,减配设备68车次,减员42人。而这,仅仅只是冰山一角,理念的转变,带来效率的进一步提升、成本的进一步下降,这些潜在的效益,才真正体现了大平台运行模式的价值所在。
不仅如此,在整个页岩油区域,甲乙双方颠覆传统思想,创新推出“平台化管理、一体化运行、工厂化作业、信息化决策”运行模式,实行地质、工程双平台长负责制,落实平台包产能、产量、工作量、投资、安全、质量、环保、廉洁“八包”目标,构建了全过程可追溯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通过甲乙双方一体化、工程施工单位一体化、区域一体化运行模式,各单位之间建立起兄弟合作关系,相互衔接更加紧密,有事都是商量着办,真正形成了“一家人、一条心、一股绳、一起干”的合作氛围。同时建立信息化决策中枢,对工程地质数据进行信息化整合,打通信息壁垒,大幅度提升决策的及时和有效性,减少了非生产等停。
释放奔涌的长钻力量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经过一系列筹备,2020年9月,向平虎接到了施工华H100平台的任务,这个平台部署2000米以上水平段水平井31口,骨架井2口,导眼井5口,为目前国内陆上最大水平井平台,控制储量达1000万吨,是长庆油田将要打造的单平台“井数最多、控制储量最大、产量最高、效率最高、效益最好”的陆上采油航母。4部钻机同时施工,由向平虎担任平台经理。
9月8日,从第一车设备到达井场开始,陆陆续续400多车、上千套设备,一路浩浩荡荡,先后抵达。人、车、设备全部汇聚在井场,对于有序安装是一大考验。“晚上,干部大班拿着手电筒,对照着图纸细细测算,车辆停靠位置、设备摆放位置都用不同颜色画好了线。”第二天车辆一到,就可实现模块化组装,基本没有反复吊装的情况发生。9月23日,四部钻机全部完成了安装工作,井架高耸入云、蓄势待发。
钻井队吹哨,机关后勤报到。面对从来没有人干过的系统性工程,除前线人员精干卖力外,对于后勤服务保障也是一大考验。就在立起井架的当天夜晚,一场现场会在华H100平台召开,第二项目部班子成员、各办公室负责人,以及各专业公司厂点负责人全部到场。由钻井队员工梳理出100多项问题,机关后勤现场答复解决。
“这个会开了整整4个小时,现场员工觉得,有保障、有后盾、更有信心。”在现场整改阶段,仅装备公司庆阳石油机械修造厂加工配件达上千件,人员更是全天候现场服务。在施工阶段,“8+2”专家团队全程进行指导,这样的技术及后勤保障,让施工队伍更无后顾之忧。10月2日,华H100平台鸣笛开钻,当年便完井6口水平井。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2月19日,农历正月初八,年味还未散去,满载着希望的4000多名长钻员工陆续开拔、奔赴一线。在这一天,华H100平台人员全部就位。“今年要干一票大的。”所有人心里憋着一股劲,并于2月21日抢先开钻,打响了全年生产“第一枪”。
“平台只有足球场大小,真正是一个弹丸之地,在这样袖珍的平台上施工,4个机组在必须要步调一致、齐头并进。”那个机组要打哪几口井,施工井序等等都要提前预算好,打完一口向前推进一口,如果有一个机组拖了后腿,其余机组将无法推移前进,造成施工整体滞后。
地下井网纵横交错,防碰距离只有3米,在图纸上看起来就像一股散落的电缆线,钻头只能在缝隙中穿行,钻杆像面条一样曲折前进,每口井只有按照预算好的轨迹精准前行,才能确保井下安全。“上天容易入地难,打直井是相当于给地球做外科手术,打平台水平井相当于做心脏手术,地下几千米处的钻头才是‘手术刀’。”向平虎介绍,这是钻井高精尖技术的集中展示。
长庆钻井自主研发的新工具、新工艺,在这个平台上大展身手,钻井速度节节攀升。长水平段水平井钻进速度超过常规井,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却在华H100平台上成为现实。他们以“每口井都创指标、每口井都提速”的奋斗姿态,每天都在刷新自己创造的纪录,最高班进尺801米、最高日进尺1305米、钻井最短周期8.75天、完井最短周期12.71天,截至6月1日,4个机组钻进进尺全部突破2万米,在页岩油区域包揽前四名,平台总进尺突破10万米。
一马当先,带动万马奔腾。在页岩油区域施工的其他钻井队也毫不示弱,4月19日,由50710钻井队施工的庆H37-12井,首次2500米以上水平段“一趟钻”新纪录,在页岩油施工的41支钻井队,今年共刷新创造指标38项,实现了整体提速。到5月1日,进尺突破30万米,仅仅半月之后,进尺达到40万米,与2018年全年页岩油钻井总进尺持平。
页岩油掀起新一轮提速革命,长钻力量奔涌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