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南京理工大学 - 《南京理工大学报》

“我是党员我带头上!”———记抗疫中的师生党员

■丁彦苏:“时有所需,必有所为!”

2021-08-31     浏览(103)     (0)

本文讲述了南京理工大学师生党员在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英勇表现,张梦娜和丁彦苏等人逆行而上,践行初心使命,冲锋在前,展现担当作为。







  2021年春夏之际,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在全国展开。6月30日下午,校医院接到玄武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的电话,请求医院派出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到国展中心支援玄武区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当时医院7月份的班已全部排好,每个人都按照工作安排在岗,派谁去合适呢?
  综合考量专业程度和工作经验,张梦娜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自今年学校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开展以来,张梦娜一直都处在一线,所有接收疫苗的任务都是由她组织协调完成的。
  可由于身患免疫系统疾病———干燥综合症多年,张梦娜长期服药控制。再加上校内疫苗接种工作已经持续两个多月,期间有三分之二的接苗时间是夜里,她经常凌晨3点才离开接种点,更何况国展中心又是长时间高负荷的工作。
  派她去合适吗?医院领导陷入了犹豫。
  当业务副院长电话询问张梦娜时,正在外院就诊的张梦娜脱口而出:“院长,我去!我的家乡是湖北武汉,自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我们武汉人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医护人员的无私帮助,我无以为报,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传递这种正能量,就让我去吧!”
  “放心吧,我身体能胜任,肯定完成任务!”
  医院领导被张梦娜的真挚情义感动,推荐她作为校医院医生代表参加了玄武区疫苗集中接种工作。
  国展中心疫苗接种工作面向整个玄武区,接种人数多、人员结构多元复杂、依从性相对较弱,工作条件艰苦、工作时间较长。早上7点30分就要到新庄国展中心,一周七天无休,因为只有一名医生代表,所以张梦娜每天都需要上班,除了2小时午休外,要一直持续工作到下午5点,工作内容是问询接种者相关接种禁忌信息和进行基础信息登记。
  每天1500~2000人次的日接种量都需要医生逐一问询,一天下来,说话太多,嗓子干燥难受,两天不到,张梦娜就讲不出话来了,身体也感到疲惫不已。院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调派人员安排张梦娜在周末必须休息两天。
  随着7月12日南京市雨花台区一例境外输入关联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被公布后,每天前来接种的人数翻了将近一倍,医务人员连喝水、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一天工作结束,大家常常累得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尽管如此,张梦娜仍坚持在岗位上。
  7月21日,刚刚结束一天工作尚未“卸装”的张梦娜,接到指挥部紧急通知:因南京禄口机场突发新冠疫情,南京市启动第一轮全民核酸检测,国展中心接种点工作任务临时由疫苗接种改为核酸采集,所有人留下开始核酸检测采样工作。张梦娜匆匆吃了几口饭,随即穿上防护服、戴上口罩继续投入到采样工作中。
  时间紧任务重,当晚前来排队采样的人一直蜿蜒到了国展中心外马路上,为了尽量缩减群众排队时间,指挥部临时决定增加班次,缩短休息时间,这意味着更长的工作时间和更大的工作强度。面临着繁重的工作任务,张梦娜向指挥部表示:“我是党员,我带头上!”
  22日凌晨2点,夜深了,可检测群众队伍依然很长,穿着厚重防护服的张梦娜虽然早已体力不济,但由于还没到换班的时候,她一直咬牙坚持着,始终重复着标准、规范的操作流程。突然,张梦娜感到眼前发黑、呼吸困难、腿下发软,整个人瘫坐在凳子上……,在一旁工作的同为学校医院护士李寒赶忙上前扶她坐好,这才发现,张梦娜的防护服里面已经被汗水湿透,她眼睑浮肿、面色苍白,着急的李寒想要向负责人申请换人,却被张梦娜拦下,她说:“夜里人手少,没关系,我再坚持一会儿。”
  22日凌晨4点,指挥部紧急从东部战区总医院抽调来20多名医务人员赶到国展现场,张梦娜被替换下来,此时,她才得以摘下口罩、褪去防护服、喝一口水。看着英姿飒爽的“迷彩绿”,张梦娜难掩心中的激动,由衷感到祖国的强大。
  22日上午,校医院领导得知了张梦娜的情况,当即决定把她替换下来,让她有时间检查身体,好好休息。起初,张梦娜不愿意,她说:“我熟悉工作,稍微休息一下就行了”。直到尿常规检查报告显示蛋白尿,她才意识到,免疫系统老毛病又犯了,这才答应把自己换下,但同时她坚决地表示:“等我好了,再派我去!”
  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医务工作者,张梦娜践行了为党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抱恙逆行,负重坚守,书写了抗疫的新篇章。
  作为一名有着3年党龄的研究生党员,身兼中法工程师学院研究生党支部副书记以及团支书的丁彦苏在看到南京市 《致全市共产党员的倡议书》和栖霞团区委发布的志愿者招募公告后,便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小区附近核酸检测点的志愿服务。
  第一天的志愿服务中,丁彦苏作为引导志愿者,需要引导一组10人有序前往安排好的场地排队,并帮助他们用手机登记相关信息然后参加核酸检测。当时还是第一轮全员核酸检测,人非常多,有些老同志对手机的操作也不太熟练,需要他耐心的帮助。
  这期间,有一件小事让丁彦苏十分动容。在带领一队人排队扫码填写相关信息时,旁边跟着的一位小朋友指着丁彦苏问爸爸说“他是党员吗?”
  他爸爸回答道“应该是的”。简短普通的对话让他感受到了百姓对于共产党员的信任,在百姓眼里,紧要关头,共产党员就是会走在前、作表率,奔赴一线,冲锋在前,有所担当作为的。
  后来,丁彦苏在微信群里看到有其他街道和社区发布招募公告,亟需志愿者支援的时候,毅然报名前往。在社区参加志愿服务期间,他协助医护人员做过信息登记任务,从白天奋战到黑夜。
  说一点都不累自然是假的,但与穿着厚厚的防护服的医护人员相比,这点苦不值一提,最辛苦的永远是这些奋战在一线的工作人员。当听到居民们说“感谢你们,你们辛苦了”的时候,身上的一切疲惫都会消除殆尽。
  为了迅速切断病毒传染链,凡是有禄口机场经停史或者接触了相关人员的人的苏康码都变成了黄码,但大数据筛查的准确性并不是百分之百,所以也需要人工核对才能保证准确性,减少遗漏。
  丁彦苏便在社区给有报备过的人依次打电话核对并补充相关信息。“您最后一次离开禄口机场是什么时间?”“您在机场有停留过两小时以上吗?”“您有在机场用过卫生间、厢式电梯或者用餐吗?”“您现在是否在居家监测?已经完成了几次核酸检测?”
  由于持黄码居民不能正常出行,所以他们有很多疑惑,比如核酸检测应该做几次、怎样才能转成绿码等等,在与社区做好对接工作后,丁彦苏耐心解答了他们的问题,为他们提供帮助。
  通过在社区参与志愿服务工作,他也体会到了社区工作的不易!考虑到丁彦苏离家较远,社区的工作人员都让他早点回去,但是看到他们的辛苦和劳累,丁彦苏选择留下来,尽自己所能,能多帮一点就多帮一点。
  “我的父母都是共产党员,我的母亲还是一名全国先进工作者和省优秀共产党员,正是在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去年疫情爆发的时候,我们一家也在第一时间做起了志愿者,向疫区捐款并想方设法筹集购买了防疫物资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工作。母亲教导过我,要时刻铭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关键时刻能够站得出来、顶得上去。”
  丁彦苏表示,“在我看来,这个社会、这个国家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守护,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即使个人的力量很渺小,也应该时刻准备着,时有所需,必有所为!如果通过我的分享能够影响、号召更多的人加入进来,哪怕只有一个,也是善莫大焉。”
  在今夏南京打响的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每名共产党员都是一面鲜红的旗帜。从最初的疫情爆发到如今的疫情平稳,自始至终都有这样一群南理工的师生党员们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他们带头发挥先锋作用,主动肩负抗疫使命,用实际行动展现出了南理工党员的担当和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