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现在对我来说, 是一种责任, 是融入生活的一部分。 ” 这是汉江二桥项目党支部书记张德运, 一名“老” 党员常说的话。
说他 “老” , 是因为年仅37岁的他已有 17 年党龄, 在 15 年的工作生涯中, 他先后参与了LNG陆域工程、 闵浦二桥、 长江口三期等工程建设。从项目技术员、 工程管理部部长到项目副经理、 项目党支部书记, 他经历不同岗位, 不断锤炼自身。在张德运看来, 无论经历多少, 始终不变的是心中牢固精准的廉勤坐标。
以廉立身张德运办公室的陈设十分简洁,唯有挂在墙上的 “知行合一” 格外显眼, 这是张德运非常欣赏的一种境界, 也将其视为工作原则。
“我们每个岗位都有一定的权力, 有时候接触的动辄就是上万元、几十万元的资金。 ” 面对工程建设的特殊性, 每次项目部内部开会, 张德运都不忘提到廉政安全。
张德运编制和修订了项目岗位廉洁风险防控手册, 并对一岗双责任务落实分解, 聘请了2位同志作为项目支部纪检监督员和党风廉政监督员, 从制度和机制上确保工程廉政安全。
“一身正气, 两袖清风, 才能赢得尊重, 说话才有分量。 ” 张德运严肃地说道。
在职工和协作单位眼中, 张德运是对工作较真、 对自己要求苛刻的人。协作单位负责人于建一直与张德运打交道。他说: “我们很多次都想请他吃个饭, 其实也没别的意思, 就是想联络一下感情。但张德运每次都说, 我来 ‘请’ 你们吃吧, 咱们去食堂。 ” 食堂管理员胡天明对这点也深有体会。他说: “好几次德运书记加班没吃饭, 就吃一桶泡面, 我们说要再单独给他炒俩菜, 他每次都拒绝。 ”
以勤成事来汉江二桥项目任党支部书记后, 张德运依旧保留着勤去现场的习惯, 与以往不同的是, 以前主要是和钢筋、 混凝土打交道, 现在主要是 “唠嗑” 与人打交道。说是 “唠嗑” , 其实是为了 “实时更新” 对项目部整体情况的了解, 同时也及时解决职工关心的热点、 难点问题。
张德运一来就了解到项目施工区域附近居住了不少团结村谢家河的村民, 他就常往谢家河跑, 和当地村民坐一条板凳 “唠嗑” 。 “路桥建设是一项惠民工程,但在施工时对周边村民的生活也多多少少会产生影响,有机会一定要帮他们做点事。 ” 张德运谨记在心。
有段时间连天阴雨, 谢家河进村关键路上有段不到百米的路暴露出了 “顽疾” 。张德运发现后当即决定把路修好。他找到了当地的书记帅江林了解情况。帅江林表示, “这条路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解决根本问题, 下雨就成烂泥堆。 ” 了解了谢家河的现状, 张德运立刻赶回项目部连夜召开会议定方案。 “我在这里号召党员和团员一起帮忙给村民修路, 这次我们一定要从根本上修好这段路。 ”张德运坚定地说。
张德运每天都带着一帮 “兄弟”去现场把控质量, 大伙好几次晚餐都是在现场吃的, 最终项目部赶在田里部分农作物成熟前将路修好, 一点儿也没耽误村民秋收。
“ 这段路真的是修到心坎上了, 现在就盼着二 桥 也 快 点 通车, 咱去市场就不用绕路, 更省事 了 ! ” 路 修 好后, 村民谢秀康期盼道。
说起自己的爱好和家庭, 张德运总是寥寥几句带过。工作性质决定了他总是赖在工地, 极少回家探亲, 少有属于自己的时间。从结婚至今, 他也很少与妻子一同出门旅行, 去欣赏 “外面的风景” 。
“习惯了。 ” 妻子对张德运一句不能再简单的评价, 透露出一丝无奈,但表达更多的是默默支持。到湖北三年来, 张德运带领的青年团队在各项比赛中率夺桂冠, 曾经那帮一起修路的 “兄弟” 现在也个个都成了现场施工管理或业务领域的一把好手。张德运总是对妻子半开玩笑: “套用一句老话吧, 军功章有你的一半。 ”
以廉立身, 以勤成事, 牢记坐标,逐梦远航。
(张迪)